周总理身着军装的样子,英气而坚毅,他虽无儿无女,却把全中国的人民都当作自己的亲人

底层史观吖 2025-07-16 09:55:46

周总理身着军装的样子,英气而坚毅,他虽无儿无女,却把全中国的人民都当作自己的亲人。   1975年,周总理已经病得很重了,他刚在医院做完膀胱镜检查,医生对发现的癌细胞进行了电灼处理。   手术才刚结束,总理满身病痛,虚弱得不行,却马上把日坛医院的党委书记李冰叫到手术台旁。   他用微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对附耳过来的李冰说:“李冰啊,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的情况,你、你知道不?”   李冰赶忙回答:“知道。”总理接着又费力地说:“知道?!那你们可一定要去解决……要……马上……去。”   刚刚经历手术的总理,说完这些话,额头上已经密密麻麻地沁出了晶莹的汗珠。   看到这一幕,李冰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她强忍着哽咽说:“我这就去。总理,您可别说了,一定要好好休息啊。”   李冰匆匆退出手术室,再也忍不住,赶忙捂住嘴,泪水却早已夺眶而出,就连理发这么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总理都为他人着想。   他平时十分注重仪表仪容,患病住院后也常叫朱殿华师傅来理发,可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他却一再拒绝身边工作人员请朱师傅来的提议。   拖了一个多月,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情况,朱师傅知道后,主动捎信要来医院给总理理发。   总理得知消息,马上嘱咐身边工作人员:“老朱给我理了20几年发,要是看到我病成现在这样子,他心里得多难受啊,还是别让他来了。”   就这样,一直到总理心脏停止跳动后,朱师傅才赶到病房,为总理进行最后一次理发。   1976年1月,噩耗传来,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长安街上,那天的天空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就好像老天爷也在为总理的离去而哀伤。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男女老少,路一眼望不到头,人多得数也数不清,向东看,看不到队伍的开头,向西望,望不见队伍的末尾。   人们手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佩戴着白花,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紧盯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眼神里满是焦急,却又无比耐心地等待着。   一对青年夫妇,丈夫小心翼翼地抱着小女儿,妻子拉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从人群里挤下人行道,伸长了脖子,探着身子张望。   还有一群红领巾,脸上挂着泪痕,相互扶着肩膀,使劲踮着脚,眼巴巴地望着,望着……   夜幕慢慢降临,几辆前导车开过去之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出现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洁白的花朵,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人们心情沉痛到了极点,目光紧紧追随着灵车移动,就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指挥一样,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很多人忍不住哭泣着,泪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都顾不上抬手擦一擦。   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周总理曾经多次陪着毛主席检阅人民群众,也迎送过数不清的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   过去,人们常常能幸福地看到周总理那矫健的身姿,还有他慈祥的面庞,可如今,他却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渐渐远去,要和大家永远分别了。   灵车缓缓地向前行驶,就好像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在一点点挪动,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拼命地跑,大家心里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时间也能跟着停住啊!   可是灵车还是渐渐远去了,最后消失在了苍茫的夜色之中。   但人们依旧面向灵车开走的方向,静静地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就好像还在盼着周总理能再次回来。   周恩来总理对人民的爱,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那是完完全全融进了他的骨子里,成了他生活和工作的习惯。   他对人民的爱,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眼神里,每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中,每一句饱含关切的叮咛里,就像家里最疼爱你的长辈,那种疼爱是实实在在、毫无保留的。   总理都病成那样了,生命垂危之际,心里还全是别人,这背后,是他坚定无比的信仰在支撑着。   他始终坚信“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而是要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的神圣使命。   而人民对总理的爱,那也是真心换真心换来的,你把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百姓自然就会把你当作最坚实的依靠。   十里长街上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送别队伍,人们哭的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官,而是那个实实在在为大家着想的贴心人。   “周公千古”这简简单单四个字,分量却重如泰山,用“千古”来形容总理,没有一个人会觉得夸张。   他虽然没有给家人留下一砖一瓦的物质财富,可在全国人民的心里,却竖起了一座无比高大的丰碑。   直到今天,人们只要一说起周恩来总理,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个在寒风中为群众着想主动换位置的身影,那个临终前还念念不忘矿工病痛的身影。

0 阅读:13

评论列表

用户43xxx10

用户43xxx10

2025-07-16 11:09

人民好总理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