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的革命史上,说起周恩来,大家总是尊称他一声“周总理”,所有人都是从心底里尊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7-15 20:05:47

在我党的革命史上,说起周恩来,大家总是尊称他一声“周总理”,所有人都是从心底里尊敬周恩来同志,更是敬爱他。但是在革命早期的时候,有人曾看不惯他,试图拉周恩来“下马”,谁曾想表决结果却出人意料的一致,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究竟是谁想将周恩来排挤走呢?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在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绍兴。他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母亲去世早,是婶母陈氏把他拉扯大的。陈氏是个有文化的人,从小教他读书识字。周恩来天资聪颖,六岁就能通读《西游记》,八岁就把《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啃完了,脑子灵光得很。1910年,他跟着伯父去了东北铁岭,进了银冈书院,开始接触一些新思想,慢慢有了救国的念头。 1913年,他考上了天津南开学校,那会儿正是国家动荡的时候,他在学校里积极参加爱国活动,眼界大开。1917年,他跑去日本留学,想学点真本事回来救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回国投身学生运动,成了活跃分子。1920年,他又去了法国勤工俭学,在那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回国后,周恩来没闲着。1924年,他当上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1927年,他参与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1928年,他在党的六大上当选政治局常委,成了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这人低调务实,办事稳当,党内同志都挺服他。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到了1931年,却有人想把他挤走。 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偷偷摸摸地开了。那时候,党内斗争挺复杂,共产国际派了个代表叫米夫过来“指导工作”。这米夫可不是啥好鸟,他表面上说是来帮中共纠正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实际上是想推他的亲信王明上位,掌控中共大权。 周恩来那时候是政治局常委,地位不低。他提前准备了两份会议草案,分析形势,提出对策,干货满满。可米夫一看,直接给否了,说什么“不够国际化”。他还私自改了参会名单,把37个与会者里塞进了15个不是中央委员的人,包括王明这帮亲信。他还硬说这些外人也有选举权,摆明了想操控局面。 会议上,米夫的小算盘打得更响了。有人跳出来提议让周恩来退出政治局,理由牵强得很。米夫装模作样地说要公平表决,让大家举手决定。当时屋子里气氛紧张得很,记录员挨个儿数票。结果出来,18人反对,6人赞成,周恩来稳稳留在了政治局。这票数一公布,米夫的脸都绿了,他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周恩来的威信不是吹的,党内大多数人还是站他这边。这次表决算是给了米夫一记响亮的耳光,也证明了周恩来在党内的根基有多深。 米夫这人呢,苏联来的,共产国际的代表,心眼儿多。他和王明一伙儿想借着这次会议把中共变成他们的地盘,可没想到周恩来没那么好动摇。王明后来倒是靠着米夫的撑腰上位了一段时间,可那也是昙花一现,没能翻出啥大浪。 这次风波之后,周恩来没被打倒,反而在后来的革命路上越走越稳。1935年遵义会议,他力挺毛泽东,反对博古和李德的瞎指挥,帮着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这事儿对红军、对整个革命来说,都是个大转折。1936年西安事变,他又站了出来,代表中共跟张学良、杨虎城谈判,硬是把一场兵变变成了国共合作的契机,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打响后,周恩来跑去重庆,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整天忙着协调国共关系,稳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他陪着毛主席去重庆跟蒋介石谈,想争取和平建国,可惜没谈拢。内战一开打,他当了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这些硬仗,把国民党打得满地找牙。 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恩来当上了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那时候国家一穷二白,他带着大家搞经济恢复,制定“一五”计划,工业农业都慢慢上了轨道。外交上,他也没闲着,1972年跟尼克松会面,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他这辈子没啥私心,一心扑在国家上,忙到最后一刻。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那天消息传出来,全国老百姓都哭了。北京街头,送葬的人排出去好几公里,大家伙儿都觉得失去了一个大靠山。他没留啥遗产,却给人民留下了满满的怀念。

0 阅读:831

评论列表

琉璃药师

琉璃药师

4
2025-07-16 11:23

人民的好总理人民怀念您

杜斌

杜斌

4
2025-07-16 07:55

十里长安送总理,每想到此,都是泪崩[哭哭]

猜你喜欢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