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会谈桌上,北约秘书长吕特恐怕没想到自己会见证一场经济威慑秀。特朗普突然将谈判筹码推至赌桌中央:"50天内俄乌谈不拢,美国将对俄罗斯商品征收100%关税。"更狠的后手藏在话尾——那些继续购买俄油的国家将面临次级制裁,白宫官员的补充说明直接点明中国、印度的名字。 这把"关税大锤"砸下来时带着三重算计。表面看是逼俄罗斯回到谈判桌,实际刀锋转向的是支撑俄经济的能源买家。2023年俄油出口量中38%流向中国,印度采购量暴增23倍,这两个亚洲巨人的工业血管里流淌着打折的乌拉尔原油。现在华盛顿要给他们做个艰难的选择:要么放弃廉价能源推高本国通胀,要么承受美国市场报复性关税。 经济学家们正在疯狂计算这道关税算术题。100%税率意味着俄罗斯铝锭到美国口岸价格将从每吨2500美元飙至5000美元,比中国产品贵出三成。但莫斯科早就把贸易重心转向东方,对美出口仅占其总贸易额4.2%。真正肉疼的是印度——美国是其最大出口市场,去年双边贸易额1288亿美元。莫迪政府刚用卢比结算机制绕开美元制裁,特朗普反手就祭出关税武器。 北京的反应值得玩味。商务部发言人用"丛林法则"形容美方举措,外交部则提醒"长臂管辖"从来不好使。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27%,石油进口量每天稳定在200万桶左右。这些数字背后是早已布局的跨境支付系统、人民币结算体系和东北陆路输油管道,三重保险柜锁死了华盛顿的制裁钥匙。 欧洲企业正在偷偷松口气。欧盟虽表面配合对俄制裁,但德国巴斯夫、法国道达尔这些能源巨头始终没切断俄气采购。现在火力被引向亚洲,布鲁塞尔官员私下讨论时甚至冒出"战略喘息期"的说法。最尴尬的当属乌克兰——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反俄盟友"正把经济战变成多边博弈,而基辅最想要的F-16战机仍在审批流程里打转。 特朗普的关税倒计时像悬在国际贸易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全球化时代的供应链早不是白宫画条红线就能切断的,中印炼油厂的烟囱依然冒着用卢布和人民币购买的俄油青烟。这场博弈最讽刺的可能是:当美国试图用关税筑墙时,莫斯科、北京和新德里正在用本币结算的推土机连夜挖隧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北约秘书长刚威胁完中方,火速被法新社嘲笑:现场这一幕太尴尬!7月15日,北约秘
【1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