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在监狱里,陈若克生下一个婴儿,因为胸膛被日本人打伤,挤不出奶来喂饿得大哭的孩子,这时,日本人递过一碗奶,她看了一眼,愤怒地将碗打翻,没想到,她转过身就咬破手指,将鲜血喂给孩子。 可陈若克不是一般人。她把那碗奶打翻在地,动作快得没一丝犹豫。这碗奶能救命?不!这是裹着糖衣的毒丸,吃下去救活的是孩子的身体,彻底毒死的是母亲和孩子的灵魂!投降的奶水喝下去,等于亲手折断自己的脊梁骨,也掐灭了孩子生而为人的精神根苗。她要给孩子的不是苟活的命,而是顶天立地的骨气! 咬破手指,鲜血一滴一滴喂给孩子。场面看着太惨烈太撕心裂肺?但这口血里蕴含着鬼子永远搞不懂的力量。它不光是维持生命的血,更是最硬气的宣言:想拿孩子要挟我?做梦!母亲的血肉可以喂你,但信仰和尊严,一丝一毫也不会出卖!这口血,胜过千言万语,让“招供换奶”的把戏显得多么可笑又卑鄙。鬼子那套心理战术撞上了比钢铁还硬的意志,粉身碎骨的是他们的妄想! 批判得说穿鬼子的算盘:他们以为攻心计很高明,想拿母爱当投降的绳索。错得太离谱!他们把崇高的母爱当成了人性的弱点,却没想到在真正的战士母亲身上,这份爱能爆发出何等的决绝与刚烈。陈若克的选择,是给所有试图用“温情”瓦解抵抗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真正的信仰与母性,能战胜一切酷刑,包括死神给予的“仁慈”。她和孩子后来的牺牲无比壮烈,但那口血的精神力量,至今仍在烛照后人。
1941年,在监狱里,陈若克生下一个婴儿,因为胸膛被日本人打伤,挤不出奶来喂饿得
史海听涛
2025-07-10 21:38: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