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的战术,那就是选择在每年春天进攻……西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打过无数仗,但真让匈奴元气大伤、再难翻身的,不是某一场大战,也不是大将霍去病的冲锋,而是一种阴得发亮的策略:春天出兵,挑着时间杀人。 你可能不知道,游牧民族看似自由奔放,实则活得比中原农民还讲究时令。每年开春那会儿,草原上刚化冻,牧民们正忙着接羔保育——母羊下崽、马驹学走路,老弱妇孺全体出动看管牲畜。这时候要是突然杀过来,牧民们根本没法组织有效抵抗。汉军就专挑这个节骨眼,骑兵像尖刀似的插进草原腹地,见着帐篷就烧,碰着马群就抢,最狠的是专挑带着孩子的妇女下手。你想啊,青壮年被杀光了,刚出生的小羊羔没爹妈照顾,一场暴风雪就能让整个部落断子绝孙。 有个叫赵破奴的将领特别会玩这手。他在公元前111年春天的某个拂晓,带着两千轻骑摸到匈奴老巢,发现牧民们正围着刚出生的马驹转。汉军二话不说,弓箭射完就挥刀砍人,等匈奴人反应过来,两千匹母马连带马驹全被带走了。第二年再去同一地方,只见枯骨遍地,连个能问路的人都找不着。这种打法比正面决战狠多了,就像专挑人家的春节搞突袭,年年如此,任谁都受不了。 更损的是,汉军还懂得"趁你病要你命"的道理。他们发现匈奴人有个习惯,冬天会把牲畜赶到山谷避寒,春天刚转移牧场时最虚弱。于是汉军专门研究出"季节性游击战",春天在河西走廊放火,夏天在漠北劫掠,秋天截断商道,冬天围困据点。匈奴人刚熬过寒冬,转年开春又撞上汉军铁骑,时间一长,连怀孕的母羊都开始流产,人口自然越来越少。 当然,这种战术也不是没有代价。汉朝士兵得在草原上啃半年干粮,不少人得了风湿病;运粮的民夫累死在路上,朝廷财政也差点撑不住。但比起匈奴人全家老小冻死饿死的惨状,汉武帝觉得这买卖划算。后来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主动投降,北匈奴逃到欧洲成了"上帝之鞭",说到底都是被这种阴招给折腾没的。 现在想想,这哪是什么光明正大的战争,根本就是古代版的"精准打击"。汉军不跟你拼消耗,专攻你的软肋,连对手的生理周期都算计进去了。难怪有人说,游牧民族输给农耕文明,不是输在武力值,而是输在了对时间的掌控上。你看人家汉朝人,连打仗都要挑黄道吉日,匈奴人还在数星星看节气呢,胜负早就注定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战术放在今天肯定要挨骂。但放在两千年前那种丛林法则时代,能想出这种招数的汉武帝,确实把战争艺术玩到了极致。他明白游牧民族就像草原上的野草,烧得狠了明年还能长,但要是掐着发芽的时候连根刨,那就真没法活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霍去病去世之后,他唯一的儿子霍嬗有着怎样的结局呢?霍去病辞世之际,他的儿
【39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