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陈永贵的第一任妻子李虎妞去世后,经人介绍,昔阳县大寨村妇女宋玉林成为了陈永贵的第二任妻子,从1966年成亲到1986年陈永贵病逝,两人在一起生活长达20年之久。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5年,太行山下的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正带领村民与天斗地,用扁担箩筐将七沟八梁改造成稳产高产的梯田,然而这一年,他的第一任妻子李虎妞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孩子和年迈的父母。 陈永贵既要肩负村里的重担,又要面对家庭的空缺,生活陷入困境,组织上为他物色了一位新伴侣——大寨村的劳动模范宋玉林。 1966年,两人结为夫妻,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相伴人生,宋玉林以她的坚韧与朴实,成为陈永贵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依靠,也为大寨村留下了平凡却深刻的印记。 宋玉林生于1927年,出身贫苦,自小在苦水里泡大,抗战时期,她十来岁便为八路军缝衣纳鞋,十八岁当上村里的妇女干部,带领妇女修梯田、种庄稼,多次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她早年经历婚姻波折,独自抚养孩子,练就了一身能吃苦的韧劲。 陈永贵则是大寨村的风云人物,1963年抗洪抢险中,他带领村民拒绝国家救济,靠双手重建家园,大寨因此成为全国农业的标杆,1965年李虎妞去世后,村里人见陈永贵忙于公事又要顾家,便撮合他与宋玉林。 两人年龄相差十三岁,但共同的朴实品质和责任感让他们走到了一起,1966年的婚礼简单朴素,没有浪漫的誓言,却奠定了彼此理解与支持的婚姻基石。 婚后,宋玉林迅速承担起家庭重担,她不仅操持家务,照顾陈永贵前妻的两个孩子,还为陈永贵生下儿子陈明亮,陈永贵工作繁忙,常年在外,宋玉林却从不抱怨。 她白天参加村里的集体劳动,晚上喂猪、做饭、缝补衣裳,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陈永贵虽是大寨的领头人,但在家从不摆架子,他看到宋玉林忙碌的身影,总会抽空帮忙洗碗、扫地,甚至坚持让宋玉林先吃细粮,自己吃粗粮。 夫妻间的小细节,透露出相互体谅的温情,宋玉林曾说:“过日子不是摆样子,庄稼人就得实实在在。”她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既支持了丈夫的事业,也守住了家庭的温暖。 随着大寨声名远扬,陈永贵的职务不断提升,从大寨党支部书记到昔阳县委书记,再到1975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农业,宋玉林却选择留在大寨,没有因为丈夫的高位而改变生活方式。 她继续在村里种地、喂猪,还在托儿所帮忙看孩子,村里常有记者和外宾来参观,有人想见这位“副总理夫人”,宋玉林却总是躲着,觉得自己的粗布衣裳上不了台面。 陈永贵却鼓励她:“咱是农民,劳动光荣,有啥不好意思的?”在丈夫的坚持下,宋玉林逐渐学会以真实面貌示人,一次,外国客人来访,她穿着朴素的衣裳接待,言语虽不多,却以真诚的笑容和劳动者的姿态赢得了尊重。 宋玉林的低调与坚韧,不仅体现在面对外界的从容,也体现在对大寨的深厚感情上,陈永贵在北京工作期间,曾提议接她去城里生活,但她拒绝了,她说:“大寨是咱的根,托儿所的孩子还等着我,哪能一走了之?” 她守着大寨的老宅,种地、养家,像村里其他妇女一样过着平凡日子,即便陈永贵最风光的时候,她也不曾沾光,甚至连户口都没迁到北京,她的选择,让陈永贵既感动又内疚,但他也因此更加尊重妻子的决定。 1980年,陈永贵辞去副总理职务,来到北京东郊一家农场担任顾问,宋玉林终于带着孩子搬到北京,与丈夫团聚,他们的生活依然简朴,陈永贵每天去农场劳动,宋玉林操持家务,夫妻俩像普通农民一样度日,1986年,陈永贵因病去世,享年72岁。 追悼会上,宋玉林强忍悲痛,以坚强的姿态送别丈夫,组织上建议她留在北京安度晚年,但她选择返回大寨,她说:“大寨是我的家,我得回去。” 回到村里,她依然参加劳动,帮着村里搞新农村建设,甚至七十多岁还跟着年轻人种果树,村里人劝她享清福,她却摆手:“能动弹就别给国家添负担。” 2018年春,92岁的宋玉林在自家炕上安详离世,她的葬礼在村里院子里举行,简简单单,却来了许多人,当年的“铁姑娘”们白了头发,含泪送别这位老大姐。 宋玉林与陈永贵的二十年婚姻,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在平凡中透出伟大,她用坚韧与朴实支持丈夫的事业,守住了大寨的根,也守住了自己的本色。 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婚姻史,更是那个时代农村妇女奋斗与奉献的缩影,如同大寨村口的老槐树,她看着平常,却在风里雨里扎根,成了村里人心中永远的依靠。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永贵遗孀宋玉林在大寨去世,享年92岁》
1965年,陈永贵的第一任妻子李虎妞去世后,经人介绍,昔阳县大寨村妇女宋玉林成为
粉头发的咔咔
2025-04-29 10:40:02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