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一个解放军少尉副连长脱下军装,按18级干部标准转业到福建地方。

蜀山史道道 2025-04-28 18:37:23

1956年8月,一个解放军少尉副连长脱下军装,按18级干部标准转业到福建地方。

在厅属建筑公司任保卫科干事,拿着66块钱的月工资。经人介绍,次年娶了一个仙游的姑娘,过起了令人羡慕的小日子。

这个转业的少尉副连长,名叫李文祥。

1947年,二十二岁的李文祥参军入伍,先后历经济南、淮海等著名战役,在解放战场上多次立功,获得过“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从一个普通的小兵一路升到了解放军少尉副连长。

1956年,李文祥转业到福建,在建筑工程公司工作。

当时他的待遇按照十八级干部发放,职位则是公司保卫科干事。

在美丽的侨乡,李文祥认识了一个善良温柔的闽南女孩——陈宝珍。两人很快喜结连理,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

当时的李文祥有着人人羡慕的国家干部身份,每月工资66元,还有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按理说日子过得顺风顺水。

可是他的心里,总是牵挂着生他养他的家乡。

每每想到黄河边的父老乡亲们还在贫瘠的黄土地上挣扎,吃不饱穿不暖,他的心里就无比沉重。

1962年,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各地都在提倡咬紧牙关过日子,号召干部们下乡工作。

李文祥响应国家的号召,率先报名支援农村。就这样,他带着妻子,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家范县北街村。

面对吃了上顿没下顿、饿得饥肠辘辘的父老乡亲,李文祥下定决心,要改变这里的贫穷面貌。

在村民的推选下,他成为了村里的大队长。

北街村地处背河洼地,适宜种稻。李文祥带领大家挖渠灌溉、种植水稻。

一年的艰苦奋斗后,原来亩产只有二三百斤的低产田,产量增加到了一千多斤。

北街村的农民终于结束了吃救济粮的历史,摆脱了世世代代饿肚子的命运。

此后,为了让村里人的腰包鼓起来,李文祥又带着乡亲们种西瓜、建养殖场、修马路发展小麦加工企业,红红火火搞起了生产。

他总是说:“啥时候全村人都富裕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当时有很多人笑话李文祥太傻,因为如果当初不回来农村而是继续留在福建建设厅,现在早就享受离休待遇了,一家人都不用在农村受穷。

可是在李文祥心里,个人的安逸远远没有家乡的繁荣来得重要。

1979年,李文祥原来工作的单位福建省建设厅突然来了两位同志。

他们带来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组织上决定请李文祥回去工作,恢复干部身份并且落实干部待遇。

李文祥深受感动。他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组织上还惦记着他这个人。

但是面对原单位抛来的橄榄枝,他还是委婉地拒绝了:“我在农村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要是大家都去富的地方,穷地方没人来,那不就更穷了?”

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妻子陈宝珍一直陪在李文祥身边,默默支持他。

她是南方长大的人,冬天怕冷,困难时期连菜窝窝和红薯干都吃不饱,更加听不懂乡亲们的方言。

可是陈宝珍没有被贫穷和寒冷吓退。她和李文祥患难与共,相依为命,从少年夫妻一直相伴到老。

在河南的农村里,陈宝珍学会了种水稻、点玉米、蒸包子、包饺子,村民们还选举她当了妇女队长。

在北街村,李文祥夫妇是人人敬爱的对象。

一个名叫董明瑞村民告诉记者:“老李这个人,当了那么多年村干部,从没有占过公家一分钱便宜。”

虽然带领全村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是李文祥从没有把自己的功劳挂在嘴边。

李他和妻子有一个宝贝女儿金英。

有一年春节,女儿以父亲的名义到县里领取老复员军人补助费,大概有几百元。金英拿了钱以后欢天喜地地到集市上割了七八斤肉,准备回家过年。

谁知回家以后,李文祥听说了女儿去县上领国家补助了,立刻大发雷霆,斥责女儿不应该给公家添麻烦。

在村里,几乎没有人知道李文祥当年在战场上的功绩。

那些奖章和奖状,他都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从来不拿出来炫耀。

在回农村的几十年里,他始终履行着自己最初的承诺,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苦,都不向国家伸手要钱,都不会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他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

2011年,李文祥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他无私无畏的英雄精神,永远屹立天地之间。

0 阅读:967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80

用户12xxx80

3
2025-04-28 19:33

56年到副连长转业月66元工资可能吗?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