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国第一次引进桑塔纳汽车,原本定价为8万,但中方代表认为16万更合适

老阿七说史 2025-04-29 10:10:31

1983年,中国第一次引进桑塔纳汽车,原本定价为8万,但中方代表认为16万更合适,经销商再加价3、4万,桑塔纳最后的价格竟然直接高达20多万,但尽管如此桑塔纳在日后依旧很受大家的欢迎,而且还是中国有史以来的首款传奇车型。 桑塔纳是一代神车,引进中国短短五年,就卖了将近200万辆,不管销量还是车型,都是亲民的大众车。 可是桑塔纳的价格却绝不大众,在中国一度卖到快20万一台,然而在桑塔纳的原产地,一台车只要3、4万就能拿下来。 就算是进口名牌车,4万块和20万之间也是天差地别,桑塔纳为何在国内定价这么高?这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八九十年代,私家车市场还没像现在这样繁荣,桑塔纳汽车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拥有一台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充分概括了桑塔纳在中国的火爆。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比较落后,外国专家来考察的时候,就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的汽车生产线是老古董,早就跟不上时代了。 对中国汽车工业的看轻,深深刺痛了中国人,也激发了中国人振兴汽车工业的自尊心。当时上海凤凰牌轿车发展了几十年,年产量还没突破3000辆。 国家提出要想发展,就得向最先进的汽车工业看齐,引进国外优秀汽车品牌,给中国的汽车工业“打个样”。 要想让汽车规模化生产,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国家和行业相关都非常重视,在短时间内就通过了这个方案。 国家广发“英雄帖”,邀请世界各国的汽车品牌来合作,中国市场的潜力是可观的,许多品牌应邀前来。 德国大众公司的桑塔纳车型,从百花齐放的汽车品牌中脱颖而出。一流的品牌那么多,为什么要选德国大众的桑塔纳呢? 中国也是有考量的,引进国外汽车品牌,不仅是给国外汽车赚钱的机会,也是给国产汽车行业发展机遇。 中外合资、管理经验、技术转让、扶持中国工业,都是国家考量品牌的因素。 中国当时的工业基础实在是太薄弱了,要进入中国量产汽车,基本等于从头帮助中国建立生产线。 德国大众考虑了一番,直接把桑塔纳的定价翻了一番,从4万涨到8万,跟中国合资办厂,生产桑塔纳汽车。 不过说到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链相关的事情,德国大众犹豫了,当时中国汽车工业一贫如洗,根本无法生产符合桑塔纳组装要求的零件。 这也就是说,在中国建好的汽车流水线,只起到一个组装的作用,中国连机械化拼装的能力都没有,汽车零部件更是要从德国运过来。 德国想着自己不愿意多做事,对合作有些犹疑,德国可以等,中国的汽车工业却不能等。 当下中国就拍板,宁愿多花点儿钱,也要让中国的汽车产业链运转起来,中国一咬牙,给德国大众开出了16万元的高价。 最后投产的桑塔纳,最终售价甚至能达到20万。要知道桑塔纳只是一台中级车,性能外形等各方面并不算高端,买到8万就已经让德国大众很心动了。 16万乃至20万高价,最终打动了德国大众,德国大众给中国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中国建设完整的汽车工业。 德国大众还答应了中国,在零部件汽车装配产业上,给中国提供帮助,让中国尽快实现零部件国产化。 20万的桑塔纳,直接解决了困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桑塔纳开始,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腾飞。 就在桑塔纳生产中间,德国大众还一度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不景气,想要撤离中国。 中国紧急缩小项目规模,稳住了德国大众想“逃跑”的心,直到桑塔纳在中国成为一代神车,把日本的高档车市场都给挤没了,德国大众乐开了花。 在桑塔纳的老家工厂,这辆车在德国民众眼中平平无奇,只生产了13万辆就停产了。 然而在中国,桑塔纳让德国大众赚得盆满钵满,还让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飞,真可谓一代神车。 中国当初看似“荒唐”的加价决定,留住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火种,暂时的吃亏,换来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实在利益。 参考资料:入华40年,“一代神车”桑塔纳见证了什么?2024年01月04日18:58 来源:《中国新闻》

0 阅读:244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