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45.3%关税已撤销,美俄两国震惊不已!没有想到的是,撤销关税后的第一波车企进军欧洲的居然是我们东方的车企,比亚迪、蔚来、零跑、奇瑞等车企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据悉,这些车企进入欧洲市场的车型普遍要比大众ID系列和特斯拉Model3便宜20%左右,这得益于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 去年欧盟刚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45.3%的补贴关税,直接把上汽名爵、吉利这些品牌的销量打下去一大截。可今年4月,欧盟又突然改口说,用“设定最低价格”替代关税。 为啥会这样?说白了,就是欧洲车企自己先“怂”了。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关税,说这会拖慢欧洲的绿色转型。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是大众、宝马这些车企急了眼——毕竟在此之前,他们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生怕中国一报复,断了他们的财路。 你看大众ID.3,在中国卖15万人民币,在欧洲却要卖3.99万欧元(约30万人民币),中间差价全靠中国供应链撑着。要是中国真把关税反制到燃油车上,大众、宝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更要命的是美国那边也在“搅局”。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欧洲汽车加征25%关税,直接把德国车企打懵了。要知道,德国三大车企(大众、宝马、奔驰)73%的对美出口都依赖美国市场。大众ID.4在美国卖4.5万美元,加税后直接涨到5.6万,消费者谁还买账?特斯拉更惨,一季度在欧洲销量暴跌45%,德国市场直接腰斩。 欧洲车企这才意识到,同时得罪中美两边,自己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而这一松绑,恰恰就把中国车企的优势显现出来了,且刀刀砍在欧洲车企的软肋上。 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255Wh/kg,体积利用率72%,10分钟就能充到80%电量,直接把大众ID.3和特斯拉Model3的续航和充电速度按在地上摩擦。比亚迪在匈牙利建了工厂,零跑和Stellantis搞合资,直接绕过关税壁垒。 更绝的是,中国车企的车型在欧洲普遍比本土品牌便宜20%,比如比亚迪元PLUS在德国卖3.8万欧元,大众ID.3要4.2万欧元,特斯拉Model3更是高达4.5万欧元。欧洲消费者又不傻,同样配置的车,便宜8000欧元,够全家去地中海玩两趟了,谁不心动? 欧洲车企这才发现,自己挖的坑把自己埋了。原本想靠关税保护本土产业,结果中国车企直接“曲线救国”——你加关税,我就改卖混动车。广汽集团把插混版传祺E9卖到欧洲,价格比大众TiguanPHEV低700欧元;比亚迪SealUDM-i起售价3.59万欧元,比丰田C-HRPHEV便宜10%。 欧洲人一看,混动车既能省油又能拿补贴,还比纯电动车便宜,自然更愿意买单。数据说得好,2024年中国对欧洲的混动车出口量暴涨三倍,占比从9%飙升到18%,不就是对关税战的最好回应吗? 欧盟这会儿也回过味来了,再这么折腾下去,自己的绿色转型计划就得泡汤。原本目标2035年禁售燃油车,结果本土车企造的电动车又贵又不好用,中国车一进来,欧洲消费者直接“用脚投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算过一笔账,如果继续加征关税,欧洲电动车普及率至少要推迟5年,碳排放目标根本完不成。 与其两败俱伤,不如大家坐下来谈,设定个最低价格,既能保住欧洲车企的面子,又能让中国车继续进来“卷”,推动市场良性竞争。 现在的欧洲市场,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车企带着“价格屠刀”和“技术核武器”杀进来,欧洲车企一边喊着“狼来了”,一边偷偷学习中国的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大众集团甚至把ID.3的部分生产线搬到中国,用中国的电池和零部件,再出口回欧洲,硬生生把成本降了20%。这波操作,简直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现代版。 说到底,市场竞争就像大浪淘沙,谁有真本事谁就能留下来。欧洲车企要是还抱着“贵族老爷”的心态,不愿意放下身段搞创新,早晚得被中国车企“教做人”。而中国车企也得小心,别被胜利冲昏了头——欧洲人可不是吃素的,下次说不定又想出什么新花样来“狙击”你呢。
原来宝马汽车也不保值啊?开了1年多亏了17万块钱。2023年花了42万块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