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发生了一起性质非常恶劣的飞行员叛逃事件。。一名叫王宝玉的飞行员,他在黑龙江某航空兵服役,8月25日当天,驾驶着一架歼6飞机于中午12点起飞,随后不知所踪,地面部队无法联系上他。 1990年8月25日中午,一架歼6战斗机从黑龙江某航空兵团机场起飞,划破平静的天空。然而,驾驶它的飞行员王宝玉却在起飞后人间蒸发,地面部队呼叫无果,雷达信号凭空消失。几个小时后,苏联传出消息:这架中国军机竟然降落在他们的克涅维契机场,飞行员还提出政治避难!这不是电影剧情,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30多年前的一起叛逃事件。王宝玉到底为啥这么干?他后来的下场如何?故事背后藏着啥秘密?咱们接着往下看。 王宝玉,1962年12月生在山东青岛,家里条件一般。他从小脑子好使,数学和科学成绩拔尖,高中毕业后考进空军航校,1980年正式成为飞行员。1984年分到黑龙江某航空兵团,开歼6战斗机,技术没得说,飞得稳当,领导都夸他靠谱。那年他还入了党,算得上部队里的尖子生。 但这人性格有点怪,内向得不行,跟战友不咋说话,整天独来独往。时间一长,他觉得自己干得挺好,可就是升不上去。别人当上中队长、大队长,他还是个普通飞行员,心里开始不平衡。1988年结了婚,老婆在师部工作,俩人分居两地,他想调过去没成,日子过得更憋屈了。 到了1990年,王宝玉的思想彻底跑偏。他迷上西方哲学书,整天琢磨那些乱七八糟的理论,还偷偷研究苏联机场坐标和航线。表面上他还是那个老实飞行员,背地里却盘算着跑路,想通过苏联去美国。这一步步的心理变化,最后让他干出了大事。 1990年8月25日中午12点09分,王宝玉按计划起飞,任务是低空特技训练。飞机刚上天,他就偏离航线,关了无线电,贴着地面飞,躲开了雷达。地面指挥部傻眼了,信号没了,人找不着,以为飞机摔了,赶紧派人搜。可这时候,王宝玉已经溜到苏联,12点45分降落在克涅维契军用机场。 他下了飞机,直接跟苏联人说要政治避难,还想去美国。苏联那边先懵了,反应过来后赶紧封锁现场,上报高层。中国这边折腾了一下午没找到人,直到晚上苏联塔斯社放出消息,才知道这家伙叛逃了。部队上下都炸了锅,这事性质太恶劣,丢脸丢到国外去了。 事件一出,中国政府立马跟苏联联系,要求把王宝玉弄回来。那时候中苏关系刚缓和,苏联不想因为这事翻脸,同意遣返。8月28日早上,一架中国专机飞到克涅维契机场,把王宝玉和那架歼6接了回去。他被蒙着眼、手铐铐着押上飞机,回国后直接进了军事拘留所。 审讯中发现,这家伙早有预谋,笔记本里记满了苏联机场信息和逃跑计划。军事法庭没拖时间,很快就判了他叛国罪,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军籍党籍全开除,政治权利也没了。从部队精英到阶下囚,王宝玉算是把自己作没了。 这事儿不光是王宝玉一个人的问题,还暴露了不少漏洞。苏联那边防空系统被打脸,跟1987年德国小伙子飞到莫斯科红场那次差不多,高层气得收拾了好几个军官。中国空军也坐不住了,赶紧改制度,加强思想教育,怕再出这种幺蛾子。 社会层面上看,80年代改革开放,外面思想传进来,有人像王宝玉这样动摇了信念。加上他个人工作不顺、家庭不和,心态崩了,才走到这一步。中苏关系倒没啥大碍,双方低调处理,把影响压到最小。 王宝玉叛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技术好,但性格孤僻,在部队里混不开。80年代军队改革,讲究综合能力,他这种不爱交际的人吃亏大了。眼看着别人升职,自己没份,心态就歪了。家里也不顺,老婆离得远,领导还不给调,他觉得自己处处受挫。 再说那时候社会氛围,改革开放让大家眼界开了,可也有人被西方思想忽悠得晕头转向。王宝玉看那些哲学书,觉得自己在这儿没出路,想跑出去闯荡。这种想法一步步发酵,最后酿成大祸。他不是啥英雄,就是个被现实逼得走极端的人。 这事之后,中国空军下狠手整顿。先是管理制度改了,飞行员不光看技术,还得查思想动态,定期谈话、心理评估都加上了。部队里还搞案例教育,把王宝玉的事讲得明明白白,提醒大家别犯糊涂。纪律这根弦绷得更紧了,谁也别想再钻空子。 从大环境看,这也算个警钟。国家培养你不容易,给你飞机开,不是让你拿去叛逃的。忠诚这东西,说起来老土,可真到了关键时候,考验的就是这个。王宝玉的事儿,成了反面教材,让人记住啥叫底线。 新中国成立后,飞行员叛逃不是头一回。早些年有飞台湾的,像50年代的刘承司、60年代的邵希彦,都带着飞机跑了。可到了90年代,这种事已经很少了,王宝玉这算是最后一次。跟之前比,他没跑成台湾,而是去了苏联,还想转道美国,野心不小,可下场更惨。 为啥后来没这种事了?一是国家管得严了,二是社会稳定了,人心没那么浮躁。80年代是个过渡期,啥都乱哄哄的,王宝玉赶上这个节骨眼,才干出这出戏。
1979年我国打败越南后的反应,为何美国愤怒了,苏联却沉默不语?对越自卫反击战后
【4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