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弥留之际的毛主席对着前来探视的叶剑英手背敲了敲,叶剑英当即哽咽着说“

墟史往事 2025-04-27 14:37:51

1976年,弥留之际的毛主席对着前来探视的叶剑英手背敲了敲,叶剑英当即哽咽着说“主席请放心,我一定会完成!”前来探视的中央领导人中,毛主席为何只选中叶剑英,这份无声的遗嘱具体又是什么?

对于新中国来说,1976年绝对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相继离世,年事已高的毛主席也是各种疾病缠身。

面对两位老战友的离世,虽然主席看上去还是比较冷静,但是每况愈下的身体足以能说明他内心的悲痛。

这一年也是多事之秋的一年,唐山发生大地震,这对于正在发展的新中国来说已然是天灾人祸。主席对于处理国家大事也是力不从心,这个时候他不禁忧虑到,如果自己不在了,新中国会怎样发展。

长期的劳累加上疾病让毛主席的身体就像风中残烛,后来甚至都没有办法走路,医生都说“这要是其他人可能早就不在了,主席的意志力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尽管重病在卧,但是主席一直心系国家,周总理和朱总司令已经离世,如果我自己不在了,中央就没有一个主心骨了,新中国还如何更好的继续前进。

思考再三,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叶剑英元帅。

一方面,叶剑英是和自己一起经历生死的人,是完全值得信任的人。另一方面,叶剑英也是为数不多可以和其他人相抗衡的存在。

叶剑英是广东梅县人,正统军校出身,不仅在黄埔军校任职过,还曾留学苏联。叶剑英曾说,他一生最敬佩的人就是毛主席。

在他刚到中央苏区时就对毛泽东这个人略有耳闻,尽管早就对毛泽东的思想以及灵活战略略有领教,但是亲眼见到真人后,还是再次被毛主席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尤其是第二词反围剿和第三次反围剿战斗让叶剑英更加坚定了更随毛主席的步伐。

而且叶剑英也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坚定的支持者,尤其是在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领导人们就战略产生分歧时,叶剑英坚定的站在毛主席这边,这对于毛主席来说是非常难忘的。

当然叶剑英也曾因为过于支持毛主席而受到一些非议甚至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从来没有把这样的事放在心上。在他看来,中国能有毛主席这样的人才是国家和人民的财富。

他时常对自己说,我们都是为中国革命而奋斗,产生意见分歧很正常,但是不管身在何处做什么工作,我们都用共同的目标,军人怎么能揪着小事不放呢?

叶剑英不仅在思想上支持毛主席,更是在行动上也解救毛主席于危难之中。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在行进途中遭受敌方突袭,由于毛主席并没有带很多警卫在身边,所以在反击中很快就落于下风。

此时叶剑英得知消息后,策马带着通信排及时赶到,成功击败敌人解救毛主席。对于叶剑英的救命之恩,毛主席也不禁感叹到“没有叶参谋长,我早就没命了”。

经历了这些事情后,毛主席和叶剑英的关系也更进一步,成为了彼此一生的至交。

可以说,叶剑英跟随毛主席经历风风雨雨,是毛主席身边少有的忠诚战士。1976年,毛主席卧病在床,几乎已经说不出话了,仅凭自己的意志强撑着,不少中央领导人都前来探视。

在听到叶剑英进来时,毛主席缓缓地睁开了眼,招呼着他来到自己的窗前。可是当时叶剑英也年事已高,再加上担心影响主席休息,稍作停留便走出了病房。

看着叶剑英离去的背影,主席努力抬起手挥了挥,一旁的医护人员立马会意,连忙拦住了要走的叶剑英。

叶剑英快速来到主席身边,只见主席张了张口却什么也没听见。无奈之下,主席只好敲了敲他的手背。叶剑英立马就懂了主席的意思,对着主席说“您放心,我一定完成”。

不久后,毛主席离世。尽管心情十分悲痛,叶剑英也时刻没有忘记主席最后的交待。全身心投入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我们国家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事实也表明,叶剑英真的做到了。国家的经济政治不仅稳住了,而且还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后来,当人们再次问到毛主席最后的轻点其手背的含义时,叶剑英才说“主席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他把我叫去的意思应该是担心新中国后续的发展,想让我好好辅佐华主席,避免政治局面出现混乱”。

0 阅读:0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