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正当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尚未平息,持续胶着的巴以局势也正不断升级之际,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老冤家,再次走到了战争边缘。
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起恶性恐袭事件,4名枪手在毫无征兆之下,对一群游客开火,造成26人身亡,多人受伤。 这一袭击事件被视作印度“25年来发生的最严重袭击事件”。 事发时,印度总理莫迪并不在国内,而是在沙特访问,得知袭击事件发生后,莫迪也中断访问之行,赶回了印度,并第一时间将矛头指向了老对手,巴基斯坦,认为袭击事件与其有关。 尽管,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指责并没有证据,但还是对其展开了一系列报复措施。 1,印度宣布立即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停止与巴方的河水共享合作。 2,印度还关闭了印巴之间的唯一陆路口岸,阿塔里综合检查站。 3,印度取消了对巴方公民的签证申请,并要求在印度的巴基斯坦公民于48小时内离境。 4,印度宣布驱逐巴基斯坦驻印外交官、武官,同时撤回驻巴外交人员。 5,印度撤销了所有向巴方公民签发的签证。
不得不说,印度的一系列报复措施,不仅出招果断、严厉,涉及的方面也颇为广泛,似乎铁了心要让巴方为袭击事件负责。 不过,巴基斯坦方面公开表示,他们与袭击事件没有任何关联,并抨击印度是在故意挑起一场新的冲突,同时要求印度方面提供相应的证据,切勿误判形势。 作为反击,巴基斯坦也对印度进行了反制,包括同样关闭与印度的边境口岸,暂停所有与印度的贸易往来,并驱逐印度驻巴外交官等措施。 简而言之,本就剑拔弩张的印巴局势,此刻正在迅速恶化,印巴冲突重燃的可能性正大大上升。 这还没完。关键时刻,印度还做出了一个进一步加剧局势紧张的举动。 24日,印度海军高调宣布,印军“苏拉特”导弹驱逐舰成功试射了一枚地对空导弹,而该导弹的射程约为70公里。 很显然,就印巴地理位置而言,该导弹的射程已经覆盖巴方领土了。
更关键的是,印度军舰已经出海,而印度的“维克兰特”号航母也已经出港,印军也宣布进入“高度战备状态”。 可见,在事情还没调查清楚之下,印度不仅将矛头指向了巴基斯坦,还做好了随时与巴方开战的准备,这无疑是一个令外界倍感不安的消息。 毕竟,在以往发生的数次印巴大战中,都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与局势动荡,如今战火重燃的风险提升,的确让人不由担忧悲剧是否会再次重演。 然而,印度军方动作不断,巴基斯坦方面也不会毫无准备,局势剑拔弩张之下,可能只需要一点“火星”,战争火药桶就会被点燃。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近段时间,印巴双方曾多次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交火,而印度也在不断厉兵秣马,向各国采购武器装备。
22日,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之际,便宣布美印达成了一项初步贸易协议,包括美国将向印度出售大量的武器装备。并且,万斯结束访印之行时,还盛赞印度政府是“最受欢迎的政府”。 如此一来,在美国拉拢印度,并给印度送去大礼的情况下,莫迪政府的底气会更足,印度对巴方动手的可能性也将大大上升。 对此,且谈3点粗浅看法吧。
第1,虽然热战还未爆发,但一场“低强度战争”已经开始在印巴之间上演了。 一方面,印巴双方互相展开报复,驱逐对方公民的举动,本就是外交上的一次激烈对抗。 另一方面,印度切断对巴基斯坦的水资源供应,也将产生举动的影响,毕竟巴基斯坦对印度河河水的依赖程度颇高,若长时间“断水”,巴方的农业、经济、民生问题都将遭受巨大冲击。 甚至于,若巴方所受的影响和打击持续上升,不排除气急败坏之下,与印度兵戎相见的可能。
第2,印度的报复,已经脱离的袭击事件本质。 毕竟,在印度发动袭击的枪手身份不明,也没有被抓到,同时没有任何组织宣布对此事负责,但莫迪政府却不由分说,将矛头直接指向巴基斯坦,似乎颇有“公报私仇”的用意。 甚至于,印度对巴方的报复措施可能早就定好了,只需要一个“由头”,就会立即实施。 别忘了,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权,印巴双方争斗了70多年,而心怀“崛起梦”的印度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如今,袭击事件发生,印度却不给巴方辩解和解释的机会,反而直接出招,这显然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第3,还是那句话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印巴之间的互相报复也好,可能爆发的热战也罢,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平民百姓,一旦冲突爆发,印巴双方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与损失。 不得不承认,2025年的确是一个多事之秋。但不论如何,还是希望印巴双方能保持理智与克制,通过对话与谈判化解矛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