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新疆一小伙子给钱学森写信,信中指出钱学森的方程推导有误,没想到竟然收

粉樱萌娃 2025-04-26 18:29:33

1964年,新疆一小伙子给钱学森写信,信中指出钱学森的方程推导有误,没想到竟然收到回信,钱学森在信中回复:“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也可见您是很能钻研的一位青年,这使我很高兴。” 1964年冬天的新疆戈壁滩上,一个年轻人趴在煤油灯下反复核对草稿纸上的数字。 他是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年轻技术员郝天护,此刻正对着最新一期《力学学报》上钱学森的论文眉头紧锁。 纸张边角被手指磨得发毛,钢笔尖在某个公式推导处反复画着圈,这个结果和他计算了二十多遍的结论始终对不上。 寄信那天,邮局工作人员看着这个满身尘土的小伙子往北京寄挂号信,好心提醒他寄给中科院领导的信可能要等三个月才能收到回音。 郝天护攥着八分钱邮票的手沁出汗,心里早把最坏的结局想了个遍:可能信件会石沉大海,可能被当成狂妄之徒的胡言乱语,甚至可能被批评"不务正业"。 毕竟他只是个在边疆开荒的普通技术员,而收信人是参与制定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的顶尖科学家。 谁也没想到,这封贴着"平信"标签的牛皮纸信封,竟在半个月后摆上了钱学森的办公桌。 当天下午他就找来论文原稿,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重新推导公式,三小时后天慢慢变黑,他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提笔在信纸上写下:"您提出的意见完全正确,这是我的疏忽......" 这封用蓝黑墨水写就的回信穿越三千多公里,最终被邮递员塞进兵团农学院门房的木格窗。 郝天护捏着信纸的手直发抖,字迹在煤油灯下忽明忽暗,信里除了诚恳接受建议,还建议他把纠错内容写成短文投稿。 值得一提的是,钱学森还特意在结尾补充:"科学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与年龄资历无关。" 兵团政委听说这事后特批了三天假,郝天护躲在集体宿舍奋笔疾书。 他把钱学森论文里的公式重新拆解,像老农筛麦子似的把每个推导步骤过筛,这篇题为《关于钱学森教授论文中某公式的讨论》的短文,最终刊登在次年的《力学学报》上,编辑部特意加了编者按:"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值得提倡。" 戈壁滩的风沙没吹散这个年轻人的心气,每到休息日,郝天护就揣着干粮往三十里外的军区图书馆跑,趴在积灰的力学典籍堆里做笔记。 有次沙尘暴封了路,他顶着大风走了六个钟头,棉袄里抖落的沙子装了半搪瓷缸,这些写在烟盒纸、旧报纸边的演算手稿,后来成了他考回清华大学读研的敲门砖。 二十年后,已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的郝天护在整理旧物时,发现那封改变命运的信件被母亲用油布包着藏在樟木箱底。 泛黄的信纸上,钱学森用遒劲的笔迹写着:"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同行者。" 如今这份手稿静静地躺在钱学森图书馆的展柜里,玻璃罩上映着来来往往年轻学子们的脸庞。 当年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友们还记得,郝天护启程去北京读研那天,特意把珍藏的力学书籍留在了集体宿舍。 信息来源:科学网——钱学森:给年轻人回信承认自己论文有误2025/2/1

0 阅读:1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