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国正在研制首枚空空导弹时,苏联专家突然撤离,我方导弹总设计师急中生

史说畅谈呀 2025-04-26 11:30:51

1960年,中国正在研制首枚空空导弹时,苏联专家突然撤离,我方导弹总设计师急中生智,扮作俄语翻译,将绝密数据背下来交给中国......       空空导弹是空基发射的导弹,和陆基、海基不同,它的发射平台是各种飞行器,包括各种轰炸机,歼击机、直升机、预警机等等。       空空导弹比飞机机枪优势明显,空空导弹攻击距离更远、精准度更高、威力更大,是掌握制空权的利器,对于空军来说,有了空空导弹会如虎添翼。      建国后,我国一直想研发这种先进武器,怎奈受到技术制约,始终望尘莫及。       1958年,我国渔民在出海打鱼时,在东南沿海发现了像火箭筒一样的东西,上面还标有英文字母。渔民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把这个东西拽到船上,运到岸边。       我国的国防部的技术专家到现场勘验后给出鉴定结果:它是保存完好的美制AMX-98空空导弹。       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我国研究机构的很多人,连这种导弹的模样都没有见过,更不用说研究和模仿研制了。       由于技术落后,我国只好把这枚空空导弹送给了苏联,让他们研究,然后恳请把研究成果分享中方,事实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后来,苏联只给我国提供了苏制米格-20的设计图纸,以及与之配套的白羊K-12空空导弹的样弹和设计图纸。在他们看来,这些即将退役的产品,我们中国都不会仿制成功。       此时,中苏正在友好时期,苏联派出了大批专家援助我国。为此,我国还成立了331厂,专门从事导弹的研发和科研攻关工作。       331厂有个叫朱传千的退伍军人,他精通俄语,是苏联专家卡港的翻译。朱传千聪明好学,他边做翻译边研究战斗机的飞行原理,并且对研究导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朱传千谦虚好学,与不耻下问,很快掌握了足够多的科研本领。甚至,厂里的技术人员出现问题时都要向他请教。后来,朱传千被任命为331厂的副总工程师,许多疑难问题在他手里被轻松化解。       由于表现异常优异,他被破格提拔为总工程师。       一名翻译被提拔为总工程师,一方面说明朱传千潜力巨大,是个可塑之才。另一方面也反应出我国的当时技术人才的奇缺。       面对几乎不能是实现的任务,朱传千带领科研人员“五加二”、“白加黑”,不分周六周日,也不分黑天白天,只要一有时间,就泡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学习导弹相关的知识、航空发动机技术等专业知识。       朱传千更是把所有的俄文资料翻译过来,跟大家一起学习、理解。大家一点一点地琢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研究。在众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我第一枚空空导弹终于研制出来了。国防部将它命名为“霹雳火”。       接下来就剩下最后一关,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试靶,就在全体研究人员心潮澎湃,觉得胜利在望的时候,意想不到事情发生了。       赫鲁晓夫上台后,处处刁难中国。中苏关系从沸点降到了冰点。       苏联从中国撤走了所有专家,所有图纸、所有资料也统统带走了。       在专家撤走的当天,朱传千趁着列车没有开的间隙,想登上列车恳求苏联专家把图纸留下来,可是,他被拒绝登车。朱传千急中生智,以专家翻译的身份登上了列车。       当卡港看到朱传千时,他的内心被感动了。       他从这个中国工程师的身上看到了中国惹人的勇气和担当。他拿住图纸告诉朱传千:“图纸是不可能让你拿走的,但是你可以把它记下来。给你的时间不多,一会儿,后有人过来检查。”       密密麻麻的几页图纸,就是给时间也得抄上半天。朱传千飞快递写着,就在这个时候,火车即将开车的汽笛响了,此时,朱传千正抄到关键地方,这里核心数据。没办法,朱传千停下笔,一动不动认真地看着,他把这些数据默默地记到了心里。   在朱传千的努力下,我国第一枚空空导弹的试靶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空空导弹试靶成功,它开启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新纪元,从此,我国进入到了航空器自主研发的新阶段!

0 阅读:75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