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顺道回了趟家,看望自己的母亲,谁知95岁高龄的老母亲,望着多年未见的儿子,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8年,黄旭华接到国家的紧急任务,成为核潜艇研发团队的一员,面对这项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黄旭华毫不犹豫地放下了家庭与个人的事务,投身于这场科技与国防的革命之中。 团队在初期面临了巨大的困难,缺乏设计资料、设备简陋、计算条件落后,连基本的生活条件也无法保障,对于这些科研人员来说,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黄旭华和团队的成员并没有因此退缩,他们坚持在简陋的环境中,凭借着毅力与智慧,一步步攻克了难题。 可随着工作的深入,黄旭华开始体会到与家人长期分离的痛苦,他的父母渐渐年迈,特别是母亲,总是通过信件和偶尔的电话联系,表达着对儿子的思念,尽管黄旭华在信中总是表示自己一切安好,工作顺利,但他心中明白,母亲的担忧与孤单并没有因此减少。 尤其是当父亲因病去世时,黄旭华未能及时回家,错过了与父亲的最后告别,这成了他一生中的遗憾,而母亲对儿子的无声支持与理解,则成为他坚守岗位的力量源泉。 随着核潜艇研发工作的逐步突破,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胜利时刻,核潜艇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巨大突破,而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肩负起了这一历史性任务的重任。 此时他内心的自豪与责任感交织,但也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歉意,在他心中,国家和家庭之间的天平总是微妙的,无法轻易平衡。 1988年,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工作,黄旭华终于完成了核潜艇的深潜试验,这项工作为中国的核潜艇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黄旭华的科学事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而这时他决定回到家乡,去看望那位等候他三十年的母亲,时隔多年,黄旭华的回归带着历史的重量与个人的愧疚,当他踏进家门,看到母亲已经满头银发,眼中不禁充满了酸涩与悔恼。 黄旭华跪在母亲床前,泪水忍不住涌出,他告诉母亲,自己多年来不能回家,心中充满了歉意。母亲的怀抱依旧温暖,她虽然年老,但依然用那份无声的爱与理解接纳了这个归来的儿子。 黄旭华的一生,注定要与国家的安全与发展紧密相连,他的牺牲与奉献,正是为了国家的强盛与人民的幸福,在这条科学与国防的道路上,他和他的团队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最终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而在这背后,家人的支持与理解,也成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母亲那份无言的爱,始终贯穿于黄旭华的生命历程,成为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黄旭华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的奉献精神与对国家的忠诚,展现了一个科研工作者的伟大情怀,他不仅仅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更是一个无私奉献、默默奉献的英雄。 今天回望黄旭华的故事,我们不仅要铭记他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更要继承与发扬他那种无怨无悔、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正是有了像黄旭华这样的无名英雄,国家才得以不断进步,民族才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光明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逝世 黄旭华:深潜三十年 为国铸重器
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顺道回了趟家,看望自己
猫猫背九九
2025-04-23 14:49:20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