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夏天,天津民国饭店住进了一位陌生女子,她自称傅玉芳,带着几个箱子,一言不发地入住,谁也不知道她其实是溥仪的妃子。 几天后,她向法院递交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皇妃离婚诉状”。 一纸诉状震动全国,她的理由简单直接:“冷暴力、无性生活,我要离。” 文绣出身不差,祖上做过清朝吏部尚书,她小时候念过书,会诗词,性格文静。 1921年,她五叔把她推荐进宫,说是“有气质,有教养,配得上皇上”。 那年她才12岁。溥仪当时在宫里过着“被供着”的生活,虽然已经退位,但身边还维持着帝制的规矩和人手。 两年后,文绣被册封为淑妃,14岁成了名义上的皇妃。 按理说,这应该是飞上枝头的好日子,可她进宫第一晚,洞房没开。 溥仪根本没兴趣理她,转身去找皇后婉容了。 文绣开始还抱希望,觉得皇上忙、太累,后来发现自己就是个摆设。 那时候,婉容是全宫的焦点,文绣性格内敛、少言寡语,被孤立得很彻底。 她喜欢在御花园里独处,还写下《哀苑鹿》这篇小文,把自己比作“关在围栏里的鹿”。 1924年,宫变来了,冯玉祥带兵进宫,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文绣也跟着搬去了天津静园。 原本以为日子会好点,结果她越来越看不惯溥仪的做派。 他整天琢磨怎么复辟,身边围着一群亲日派,天天商量对策。 文绣受不了,有次居然用剪刀割腕,没死,被太监救下。 从那以后,宫里人悄悄叫她“刀妃”。 她想离开溥仪,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几次尝试都失败。 终于在1931年8月,她借口“出去散心”,带着几个随身物品,离开了静园。 她躲进天津民国饭店,一口气请了律师,状告溥仪:“丈夫有生理缺陷,对我多年不闻不问,现在我要赡养费。”她还开出了天价,50万大洋。 这个事炸锅了,堂堂皇妃告皇帝,还在民国法庭公开审理,新闻传遍全国。 有人骂她“背叛君上”,也有人说她是“女子之光”。 不管别人怎么议论,文绣不改初衷,法庭最后调解下来,溥仪赔了5.5万大洋,还有几件值钱首饰。 这场离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符号。 以前不管你多苦多委屈,只要嫁进皇宫,那就是一辈子,文绣是第一个撕破这个规矩的女人。 可离开了“皇妃”身份,她的生活也不好过,她把赔款的大部分都分给了亲戚,手里只剩三万。 她不会做生意,又不会挣钱,几年下来钱就花光了,最惨的时候,她在天津街头卖香烟,甚至给人洗衣服。 到了1947年,她经人介绍,认识了刘振东,这人原来是国民党军官,后来在北京当清洁工。 他们在报社门口认识的,当时文绣在做校对员,日子虽然清苦,但她没抱怨。 她没告诉刘振东自己的过去,只说自己姓傅,原来在宫里当差。 结婚后,她每天和他一起排队买菜、洗衣做饭。 1953年,文绣突然病倒,医生诊断是心肌梗塞,治不好。 她躺在床上,拉着刘振东的手,说:“其实我叫文绣,是大清的皇妃。” 刘振东听完愣住了,后来回忆说:“她说这话时很平静,就像说自己年轻时穿过旗袍一样。” 她死的时候没人送行,连个像样的棺材都是清洁队的工人凑钱做的。 没有子女,也没有遗书,只有刘振东一个人陪着送终。 她的一生,从十二岁入宫,到四十四岁去世,中间翻过一次天,跌下一个谷。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向“皇权”提出分手的女人,但她晚年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两个人在一起,就算苦,也是甜。” 当年和她争宠的婉容,晚景疯癫;另一位妃子谭玉龄,早早死在伪满皇宫。 文绣,虽说也苦,但至少她走出了那个金笼子。 参考资料: 李晓琳.《末代皇妃文绣传》.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6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