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东北战场,国民党军情如滚刀入豆腐,一泻千里,廖耀湘兵团覆灭的消息像一

潮咖聚星光 2025-04-18 00:58:38

1948年,东北战场,国民党军情如滚刀入豆腐,一泻千里,廖耀湘兵团覆灭的消息像一颗炸弹,在国民党高层炸开了锅。 军政部长陈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必须找个人背锅,才能向老蒋交代,可被俘的廖耀湘,就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也感到风雨欲来,他了解陈诚这人,雁过拔毛,谁也别想逃。 参谋长刘斐凑到郑洞国耳边,悄声说:“要死不认账!”这五个字,成了风雨飘摇中的一根救命稻草,也拉开了长春起义的大幕。 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的铁拳砸向国民党军,一个个据点被拔除,国民党在东北的统治岌岌可危。 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是国民党在东北的最后希望,陈诚把宝全压在了这支部队上。 可谁也没想到,廖耀湘的兵团在解放军的包围圈里,像掉进泥潭的汽车,越陷越深。 廖耀湘,黄埔六期的高材生,是蒋介石的爱将。 他自诩军事天才,可这次,他却栽了个大跟头。 兵团被围后,廖耀湘慌了神,指挥失措,部队乱成一锅粥。 解放军的炮火像雨点般落下,国民党的士兵成片倒下。 廖耀湘想突围,可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他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10月28日,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廖耀湘本人也被俘虏。 这个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气得直跳脚,陈诚更是如坐针毡,东北战局的崩盘,自己难辞其咎,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陈诚必须找个替罪羊。 廖耀湘成了最佳人选,陈诚公开指责廖耀湘“指挥失误”,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他身上。 廖耀湘人在解放军的战俘营里,想辩解也无力回天。 就在陈诚忙着推卸责任的时候,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郑洞国负责镇守长春,这座城市像汪洋大海里的一座孤岛,被解放军围得水泄不通。 城内粮草短缺,人心惶惶,士兵们士气低落。 郑洞国对国民党政权已经失去了信心,他看到的是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能,感受到的是民怨沸腾。 他开始暗中与中共地下党联络,秘密策划起义。 郑洞国的参谋长刘斐,是中共秘密党员,他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潜伏在国民党内部,为解放军提供情报,策动起义。 郑洞国是起义的关键人物,必须保证他的安全和稳定。 陈诚对东北将领的问责,让郑洞国感到不安,他担心陈诚会借机清洗东北将领,破坏起义计划,他找到刘斐,商量对策。 刘斐听了郑洞国的担忧,微微一笑,说:“军座,您放心,我有办法,陈诚要是问起来,您就一句话:要死不认账!” 郑洞国听了,有些疑惑:“要死不认账?这是什么意思?” 刘斐解释说:“陈诚这人,心狠手辣,他要是抓住一点把柄,就会无限放大,借机打压异己,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任何机会,无论他怎么问,您都不能承认自己有任何失职,要表现得强硬,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刘斐的“要死不认账”,并非简单的抵赖,而是一种政治策略。 在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只有保持强硬的姿态,才能保护自己,才能为起义争取时间和空间。 有了刘斐的指点,郑洞国心里有了底,他开始积极备战,同时秘密与中共地下党联络,为起义做准备。 1948年10月21日,郑洞国在刘斐的协助下,率领国民党军新7军、60军等部2.6万余人宣布起义,长春和平解放,东北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郑洞国的起义,是他在历史关头的正确选择,他看到了国民党的腐败和没落,选择了站在人民一边。 他的起义,加速了东北解放的进程,为全国解放做出了贡献。 再说被俘的廖耀湘,他在战俘营里接受了改造,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新中国成立后,廖耀湘被特赦释放,担任了机械工业部顾问。 1968年,廖耀湘在北京病逝,走完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 而陈诚,在东北战局失利后,被蒋介石撤职,1949年,陈诚逃往台湾,继续追随蒋介石。 刘斐,在长春起义后,公开了自己的中共党员身份,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 他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碎了旧时代的尘埃,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要死不认账”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个人选择,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0 阅读:47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

潮咖聚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