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年,朱温召儿媳王氏进宫,谁料王氏轻声在朱温耳边说:“你儿子要谋反!”朱温不以为然,认为儿子没这个胆量。谁曾想,下一秒儿子朱友珪就带领500亲兵闯入寝宫,朱温怒骂:“逆子!” 主要信源:(上游新闻——连杀唐朝最后两位皇帝,却没料到自己也是这般结局) 朱温这人在历史上名声臭得能熏苍蝇,家里穷得叮当响,他爹是个穷书生,活着时候还能教他认几个字。 可老头儿走得早,剩下孤儿寡母四个,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 这小子从小就在街上混,偷鸡摸狗的本事比读书强百倍,街坊邻居见着都绕道走。 等到黄巢带着农民军闹腾起来,朱温觉得机会来了,卷起裤腿就入了伙。 打仗确实有两下子,砍人脑袋跟切西瓜似的,黄巢把他当亲儿子疼。 可这世道哪有什么忠义,朱温看黄巢队伍要垮台,立马调转枪头投了唐朝。 唐僖宗乐得嘴都歪了,当场封他当大将军,还赏了个"全忠"的名字——这外号听着就像个笑话。 朱温打仗是真狠,带着唐军把老东家黄巢往死里打。 可怜黄巢到死都没想明白,自己最看重的兄弟怎么就反水了。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黄巢手下那帮人整天嚼舌根,朱温打仗要增援,文书全被姓孟的扣下了。 朱温一跺脚:这破队伍迟早要完,老子不伺候了! 唐朝经这么一折腾,跟个破筛子似的到处漏风。 朱温这时候露出狐狸尾巴,先是扶了个傀儡皇帝,没过两年干脆自己坐龙椅,改国号叫梁朝。 这人当皇帝,就跟饿狼掉进羊圈似的,整天就知道往宫里捞美女。 大臣家的媳妇儿他都不放过,连自己儿媳妇的床都敢爬。 那年头讲究个"父慈子孝",可朱温家比戏台子还热闹。 他放出话来说,哪个儿媳妇伺候得舒服,皇位就传给哪个儿子。 这话传到养子朱友文耳朵里,他媳妇王氏可是个人精,天天往宫里跑,把老皇帝哄得晕头转向。 亲儿子朱友珪急得直跳脚,赶紧让自己媳妇张氏去打探消息。 结果不打听还好,一打听差点气吐血——老爷子真要传位给养子! 朱友珪气得眼珠子发红,带着五百亲兵就往宫里冲。 这时候王氏正趴在朱温耳朵边上吹风:"您亲儿子要造反呢!"朱温还当是说笑,哪知道话音没落,朱友珪已经提着刀闯进来了。 这老皇帝也是活该,临死前还扯着嗓子骂"逆子",可惜刀把子在人手里攥着,眨眼功夫就见了阎王。 朱温这辈子,就跟走马灯似的折腾。 早年跟着黄巢造反,后来反手把黄巢卖了;帮着唐朝打天下,最后把唐朝掀了;临了想传位给养子,结果被亲儿子砍了。 这事《旧唐书》里写得明明白白,说他"性残忍,好杀戮",连自己家里都摆弄不明白。 当初黄巢要是知道这货能混成皇帝,估计肠子都得悔青了。 朱友珪杀完老爹也没落好,没当几天皇帝就被弟弟收拾了。 要不说这家人都是狼崽子,老朱家这皇位跟烫手山芋似的,谁接谁倒霉。 史书上说朱温篡位那会儿,天象异变、地震频发,老百姓都说这是老天爷看不下去了。 要按现在的话说,这就是典型的现世报,坏事做绝总要遭殃。 说到底,朱温这辈子就跟走钢丝似的,前半辈子靠背叛发家,后半辈子栽在自家人手里。 他那些个儿子们,好的没学着,坏毛病倒是一样不落。 这当爹的整天忙着抢别人老婆,儿子们能学好才怪。 这家人闹腾来闹腾去,最后把好不容易抢来的江山也折腾没了,正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912年,朱温召儿媳王氏进宫,谁料王氏轻声在朱温耳边说:“你儿子要谋反!”朱温不
花开富贵坊
2025-04-22 11:48: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