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周总理去世2年后,人们发现,总理还有一个“儿子”尚在人世,不过父子俩只见过一次面,而且他从未依赖过周总理!
这个“儿子”叫王戍,他是周总理唯一的干儿子。
1939年,党中央决定给浙江的党组织部署工作。
周总理是浙江绍兴人,对绍兴的情况比较了解,他知道这件事情后,就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为了混淆敌特分子的视线,从而更好地开展地下工作,周总理就以祭祖的理由返回家乡。
青年时期的周总理就已经名满天下,周家人一直把他视为骄傲,年幼的王戍,也十分仰慕周总理。
王戍和周总理,其实有一层血缘关系,王戍的祖母叫周桂珍,周桂珍是周总理的姑妈,因此,王戍就成了周总理的姑表侄儿。周总理回到家乡的时候,正值学校放假,所以王戍也参加了这一次祭祖活动。
王戍看到和蔼可亲的周总理时,非常激动,就一直盯着周总理看,由此引起了周总理的注意。
等祭祖结束后,周总理一行人又前往大禹陵,在这过程中,身为小辈的王戍,就向周总理等长辈讲起了大禹的相关典故,而且讲得很好,这让周总理再次注意到了王戍,他十分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侄子。
次日,周总理到王戍家里做客。期间,王戍走到周总理身边,说他想上战场杀敌,希望周总理能满足他。
因为王戍的年纪不大,而且又在上学,周总理就婉拒了,他对王戍说:“战场很危险,你还没有成年,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为国家做更大贡献,革命的事情就交给我们这些人来做吧。”
听了周总理的话,王戍的情绪十分低落,他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句话都没有说,看到王戍情绪低落,周总理于心不忍。为了安抚王戍,周总理想了想,就表示自己没有孩子,想让王戍做他的干儿子。
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曾两次怀孕,两次流产,后来就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周总理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
听说周总理要收他为干儿子,王戍十分激动,王戍的父母也是非常高兴,当即表示愿意作为见证人。
在王家长辈的见证下,王戍当场向周总理深深鞠了一躬,这样,两人之间就有了父子的特殊关系。
认周总理为义父后,王戍认真地说:“我将来也要像干爹一样,成为做大事的人,报效祖国。”
闻言,周总理赞道:“好啊,不过你要答应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你们是国家的希望,只有学会了知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以后记得给我写信。”
王戍牢牢记住了周总理的教诲,认真学习知识。
后来,为了躲避战乱,王戍一家离开了绍兴,前往福建定居,期间,为了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王戍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书本,他的成绩也是非常优异。
1945年,王戍靠自己的努力,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王戍选择参加解放军。
在这期间,王戍给周总理写了不少信,而只要周总理有时间,就会给王戍回信,这让王戍非常高兴。
谁知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就不再回信了。
王戍一度感到失落,同时也有几分不理解,他还以为周总理忘记他了。正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王戍看到了周总理专门写下的《告亲戚朋友书》。
这里面的内容有十条,包括:晚辈不能丢下自己的工作专程去看望他;个人生活凡能自己做的事情,不要找人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任何场合都不要讲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看望周总理写的《告亲戚朋友书》,王戍这才明白,周总理不希望他搞特殊化,这才没给他回信。
王戍理智上非常明白,但情感上还是有些失落。
后来,王戍的父亲来到北京,周总理见了他,见到王戍的父亲时,周总理很关心王戍的情况,还问王戍长多高了,在哪里工作,并表示,王戍寄给他的信,他不仅认真读了,还一直珍藏着,他没有忘记王戍。
王戍的父亲回家后,就把这些事情告诉王戍,王戍这才明白了周总理的良苦用心,之后,王戍选择低调做人,脚踏实地工作,一直没有对任何人说起他与周总理的关系,而是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
1976年,周总理病逝,王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泪流不止。他说:“我和干爹只有一面之缘,但我的一生都被他影响着,所以我不能倒下,我要秉承干爹的意志继续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学生。”
周总理病逝后,王戍也没有对别人说起自己与周总理的关系,所以世人都不知道,周总理有一个干儿子。
周总理病逝2年后,也就是1978年,相关部门在整理周总理在1939年的工作资料时,意外发现一个叫王戍的人,与周总理有过书信往来,而且次数很多。
经过调查,王戍与周总理的关系,才被世人所知。
身份曝光后,王戍身边的人都对他充满了敬意,不过王戍一直牢记周总理的话,继续选择低调地生活。
后来,邓颖超说,她与周总理收养过很多烈士的孩子,不过周总理只有一个义子,那就是王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