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7年,李渊趁着酒醉宠幸了两个美人,玩得尽兴之后才沉沉睡了过去。第二天李渊捂着头醒来,一看床上的女人便惊掉了下巴。他吓得脸色煞白,惶恐不安地对儿子说:“这可是当朝皇帝的女人,我犯了杀头大罪!”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王朝的命运岌岌可危。李渊作为隋朝皇后独孤伽罗的外甥,本来就享有皇族亲属的特殊地位,他与隋朝皇族的关系十分密切。然而,隋炀帝的失政和疑心重重,使得李渊必须采取行动以保护自己及其家族的安全。 李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虽然他的儿子李世民积极展开行动,但他自己却表面上沉迷于酒色之中,试图以此来减轻隋炀帝对他的猜疑。李世民不满于父亲的这种策略,他更倾向于主动出击,不仅秘密结交了重要官员刘文静,还与晋阳宫监裴寂密谋。 裴寂的参与尤为关键,他不仅因负责修建行宫而对皇家的许多秘密了如指掌,更因此成为了李世民谋反的重要内应。裴寂的地位使他能够从内部帮助李世民了解皇宫的内部布局和防守弱点,这对于后来的行动至关重要。 李世民的策略和行动逐渐成熟,他几乎具备了自立为王的能力。但是,担心父亲的反对,李世民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的计划。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商议,他与刘文静和裴寂共同策划了一系列行动,旨在说服甚至迫使李渊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 事情的起点,可以追溯到裴寂利用自己晋阳宫监的职位,巧妙地布置了一场宴会。宴会的本意并非简单的聚会,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李渊作为当时的太原留守,原本无心政变,却在不经意间步入了裴寂的圈套。 宴会上,李渊被引导饮酒过量,最终醉倒,这是裴寂计划中的一环。裴寂与刘文静趁机将李渊扶至龙床,此龙床非同小可,它是隋炀帝的新龙床。更为关键的是,裴寂还安排了两位貌似隋炀帝妃子的女子陪伴在侧,这一切都被告知是李世民的安排。 翌日醒来,李渊的困惑与恐惧交织,当他得知这两位女子竟是隋炀帝的妃子时,他如遭雷击,惊恐万状。裴寂此时揭露了更大的消息——李世民已在暗中筹备反叛。面对这一连串设计,李渊的心态经历了剧烈的波动。最初的震惊与拒绝,逐渐转变为无奈的接受,心理的转折点在于对自己命运的担忧——与隋炀帝的女人同床,几乎意味着死刑。 权衡之后,李渊作出了决定,同意加入这场未知的政变。不久,裴寂果然没有辜负李渊的决定,他携带大量的资源——五万绸缎布匹、十万粮食、三十万套甲胄以及五百名宫女,投入到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反隋斗争中。 李渊与杨广不仅是表亲,更共享着由北周时期重臣独孤信血脉相连的深厚家族背景。李渊的母亲与杨广的母亲是亲姐妹,这样的关系使得李渊在隋朝官场中原本应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尽管隋炀帝杨广在表面上对李渊颇有关照,但李渊对杨广的感受却极为复杂。 首先是因为宝马事件,这不仅是一件简单的宠物争宠之事,更是权力与忠诚的试金石。李渊曾得到一匹名为“天下良驹”的宝马,极受李渊喜爱。然而,夫人窦氏提醒李渊,杨广亦对宝马情有独钟,不将宝马献给皇帝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嫉妒。李渊虽爱此马,但权衡之下,为了避免皇帝的猜疑与不满,最终决定上献宝马。此事虽然短期内解决了李渊的升迁问题,但长远来看,却加深了李渊对隋炀帝的不信任感。 第二件事涉及隋炀帝经常以李渊为笑柄的行为。隋炀帝不仅在公开场合戏称李渊为“阿婆脸”,还经常在朝会上以此为乐。这种看似玩笑的行为,实际上是对李渊人格的侮辱,也说明了隋炀帝对权力的任性妄为。这种屈辱感和被边缘化的感受,让李渊对隋炀帝的态度由尊敬转为愤怒与不满。 最后,李渊感受到的威胁感,也成为推动他采取行动的重要因素。在隋朝晚期,皇权的滥用和朝政的腐败使得李渊深感隋朝的统治已是岌岌可危,他的个人安全亦难以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之家人及亲信的鼓励与支持,李渊决定走上一条不归路——发动武装叛乱,挑战杨广的统治。
公元1464年,大婚不久的吴皇后满怀欢欣地来到浴堂,准备沐浴更衣迎接皇上的临幸。
【1评论】【4点赞】
德华新视听
三十万套盔甲,张口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