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的儿子死了,吕雉哭而无泪,一帮大臣慌了! 吕雉的儿子汉惠帝年仅二十多就死了

一抹烟尘说 2024-07-31 17:43:59

吕雉的儿子死了,吕雉哭而无泪,一帮大臣慌了! 吕雉的儿子汉惠帝年仅二十多就死了,吕雉就这一个儿子,含辛茹苦将他养他成人,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吕雉应该是肝肠寸断,泪如雨下才对。奇怪的是,吕雉只是干嚎,无悲戚之情,无痛苦之泪。 怪逼事! 群臣百思不得其解。正当群臣惴惴不安之际,一个年仅15岁的小孩走到陈平等人面前,对陈平等人说:太后老年丧子,哭而无泪,你等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陈平说:还真的不知道。 小孩说:皇帝儿子尚幼,太后是担心你们这帮功臣会害他。 陈平等人惊惧,忙问怎么办? 小孩说:你们请求太后让吕产吕禄等吕氏子弟,进入朝中,掌管南军和北军,太后才会心安,你们才能避过灾祸。 陈平等人依言向吕太后奏请,让吕产和吕禄为将,掌管北军和南军。 吕雉紧绷的心一松,这才哀哀恸哭,泪飞如雨。 为何这个年仅15岁的孩子一席话就让陈平周勃等人乖乖交出兵权? 这个小孩的身份太特殊,他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儿子张辟疆。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汉惠帝刘盈的内侍。 陈平是人老成精的人物,虽然他现在是左丞相,掌握大汉的行政权,周勃是太尉掌管北军南军,看似有一定的实力。但陈平和周勃素来不和,刘邦在世时,周勃告过陈平的状,说陈平盗嫂索贿,是个小人,不该重用。 所以陈平也不知道周勃是啥心思。 而张良虽然不在朝廷,但他的门生故吏,包括儿子都在朝廷为官,他对朝政的影响不容小觑。之前刘帮欲废太子刘盈,张良请出商山四皓为太子刘盈站台,刘邦不得不放弃废立太子的念头。 张良是一出手就能改变朝局的人物,现在张良的儿子出来劝陈平等人交出权力,很明显张良是站在吕雉一边的。 而吕雉的兄长吕泽虽然已去世,但看看汉初功臣表就知道了,吕泽的部下就占了一半的人数。这些人掌握强大政治和军事力量,都是支持吕雉的。 吕雉的妹夫樊哙虽然当时已离世,但樊哙生前曾掌握十万雄兵,他的部下众多,明显是支持吕雉的。 吕太后手握张良一系,兄长吕泽一糸,妹夫樊哙一糸三大力量。吕雉有了这三大力量的加持,陈平周勃等人如果此时发难,决无半分胜算。只得听从张辟疆之言,主动交出兵权。 吕雉虽然掌握三大力量,但儿子去世,孙子尚幼,保卫京城的南军和北军尚未控制在自己手中,一旦功臣乘皇帝新丧之际发难,尚有变数,极有可能血染皇宫。 她不想看到这个局面出现,故在儿子新丧时,她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彻底掌控朝局。 让张良的儿子张辟疆出面去与功臣沟通,是一种试探。看看陈平他们是什么反应。如果陈平等人不识时务的话,她不介意将他们一举拿下,强行收回南军和北军的兵权。 想当年,有兵仙之称的韩信就被她略施小计就一举击杀,陈平周勃与韩信比相差远了。 吕雉的心思,全在谋划如何彻底掌握朝政,压抑住丧子之痛,权力与丧子之痛孰轻孰重,她拎得清,故哭而不哀。一旦权力稳固,焦虑感顿消,一个母亲的本色彻底释放,大放悲声,哭得天昏地暗。 一叹:一个小孩一席话,就化解了一场血腥宫变,在于小孩的特殊身份。 二叹:在权力面前,亲情是靠后的。 三叹:吕雉具有成熟的政治家思维,能和平解决的事,就不动用武力,避免了朝局动荡和百姓遭灾。 三叹:陈平等人也是智者,能识时务,避免了无妄之灾,保住了自己的相位。 四叹:吕雉称制,群臣俯首,国家相安无事,开创了我国历史第一个女性执掌国家最高权柄的先河。 吕雉以其杰出的政治才华,忍辱负重,用心治理国家,推动了中国历史向前发展,为西汉“文景之治”打下基础,她是一个光芒万丈的女性豪杰。 难怪乎,史学家司马迁高度评价吕雉: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0 阅读:45
一抹烟尘说

一抹烟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