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有多爱国?从他的诗词中,体会其坚持抗金和统一河山的志向 位居“中兴四大诗人”之首的陆游,是宋代大力创作乐府诗的诗人 , 乐府诗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 恢复中原、河山一统是陆游一生创作的核心思想,其乐府诗作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及高尚的思想品格。 同时,陆游深入民众,深谙民生之苦,痛恨权奸当道,这在其诗作中也有表现。 在南宋的烽火岁月中,陆游诞生于一个动荡的时代。那时,女真族的铁蹄已经踏上了中原的土地,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陆游的童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每一次迁徙,每一次躲避胡兵的追杀,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陆游的这种愤恨并非孤立存在,它代表了当时南宋人民对女真入侵者的普遍情感。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无数家庭因战乱而破碎,无数生命因侵略而消逝。这种切肤之痛,让陆游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要拿起笔杆子,用文字唤醒人民的斗志,用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和情感,陆游在后来的岁月里,写下了一首又一首充满战斗精神的诗篇。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入侵者的愤恨,更展现了对家国的热爱,对和平的渴望。他的诗歌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支柱,激励着无数人民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因此,可以说陆游的诗歌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人民心声的反映。 他的诗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世界。 再有家庭的熏陶,其曾祖父和祖父都是有文学涵养的人,而且父亲陆宰是个有爱国思想的官员,常与朋友在家谈论国事,斥责朝廷无道,陆游也耳濡目染,其爱国思想早早萌芽,产生爱国情怀。 陆游的一生是在内忧外患中度过的,到死也没等到宋朝统一,他的仕途也极为坎坷,目睹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这也让其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更为坚定。 爱国思想是陆游人生的核心思想,同时爱国也是其诗作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 陆游在少年时期就有“少年志欲扫胡尘”(《书叹》)的壮志豪情,并在之后逐渐发展成为贯穿其一生的爱国思想,哪怕已至垂暮之年,仍能写下“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的豪言壮志,可见其为国赴敌之愿从未停息。 尽管仕途坎坷,但他仍坚守“一寸丹心空许国”(《独坐闲咏二首》)的初心不改。 陆游爱国思想的凝定大致在其从戎南郑时期,在南郑地区的军旅生活以及后期为国效力的追求破灭,促使其思想迅速升华,深化了陆游的爱国思想。 他在参与军旅生活后所写的第一首诗《山南行》中表达更甚,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投身军旅生活的热情,充满了复兴国家的信心。 后来盘桓蜀中,不再是金戈铁马,诗人意识到他建功立业的理想可能破灭,其诗风也发生了变化,由雄奇豪壮转为沉郁悲愤,但其抗金收复的意志与决心不可动摇,其所作《金错刀行》《关山月》《胡无人》《长歌行》《出塞曲》等都体现了其爱国思想磨而不磷、淬而弥坚。 如《金错刀行》那样,这首诗是陆游乐府诗的名篇之一,作于诗人在嘉州知州任上,此时他已离开南郑一年之久,身在战场之外,但其复国之心从未泯灭。 诗中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对金错刀华贵的外表、锋利的本质的描绘以及丈夫“提刀独立”形象的刻画,由刀引出提刀,将人与刀联系起来,使两者精神达成一致,但无奈时局多变。 此诗借刀表达其渴望上阵杀敌的激情,尤其是最后两句,充分抒发了诗人抗金意志不可动摇的思想感情。 他已看淡生死,豁达开朗,把生死看得如同睡觉一般。但陆游也是一个珍惜生命和光阴的人。他有时也会幻想留住时光、制止衰老,其《将进酒》中,“我欲挽住北斗杓”“我欲划断日行道”是诗人的呐喊,恨不能拥有让时间停止的能力。 “只有荣盛无时凋”,可见诗人想要留住时光,最后还是无奈时光流逝,已然白发,只能借酒消愁。而陆游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贪生怕死,他想要挽留时间,希望有所作为,这与其始终追求的收复中原、统一山河的人生理想不无联系。 为此,哪怕已至垂暮之年,仍能豪言道:“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总而言之,陆游虽偶有退却的想法,但其始终坚持追求人生理想的态度对后人仍有积极意义。 总结: 南宋乐府诗坛上,陆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陆游的乐府诗是南宋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他的诗作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而且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与抱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在陆游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 这些诗作,饱含深情与热血,不仅倾诉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深深不满,更展现了他对金人的切齿仇恨。每一字每一句,都凝聚着诗人的心血与情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更展现了他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使得他的诗作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
陆游有多爱国?从他的诗词中,体会其坚持抗金和统一河山的志向 位居“中兴四大诗人
你好爆爆呀
2024-03-27 11:45:34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