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说点不一样的历史——曹操的家世之谜

曹操的生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那曹腾又是从何处领养了他?陈琳的讨伐檄文之中大骂““乞丐携养”,又是怎么一回事?本文就

曹操的生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那曹腾又是从何处领养了他?陈琳的讨伐檄文之中大骂““乞丐携养”,又是怎么一回事?本文就说点不一样的历史。来看看这“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曹操的身世之谜。

曹腾从何处领养了曹嵩?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三国志·魏书·武 帝纪》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裴注引《曹瞒传》及郭颁《世语》

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

关于曹操的生父——曹嵩,不同的史料记载都有所差异。不过《世语》之中说曹嵩与夏侯惇是一族,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应该是比较低的。

因为后面夏侯 惇之子夏侯楙娶了曹操之女,夏侯尚娶的也是曹氏宗女,从这点可以看出曹嵩与夏侯惇是一族的说法不可靠。因为在东汉三国时期,本族通婚是禽兽之举,曹操再怎么愚蠢也不会做这种事。

而曹操之所以与夏侯一族“亲如兄 弟”是是因为他们世代皆为姻亲之家,并非宗族关系。

《三国 志·魏书·诸夏侯曹传》记载:“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 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而且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在对曹操家族的DNA进行对比时发现:一、汉代丞相曹参的家族基因与曹嵩、曹操的家族基因并没有关系,曹操并非曹操的后代。二、通过DNA对比,曹嵩确实与夏侯不是同族。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从而验证了上述观点。

那曹腾到底是从何处领养了曹嵩呢?目前一致的意见是:因为曹腾为宦官没有子嗣,所以是其兄弟过继给他的。子嗣过继在东汉时期也是其家族内部比较普遍的一个做法。

“乞丐携养”又是怎么回事?

如果曹嵩是曹氏家族内部的子嗣,那“乞丐携养”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说陈琳的讨伐檄文带有强烈的批判性色彩,因此可信度不高。但是又不太说得过去。

首先,当时的讨伐檄文,虽然是用来攻击政敌的,但是写好的檄文需要向全国各地散发,如果随意捏造,会遭到天下众人的非议。而且袁绍又是一个贪图名誉之人,陈琳的讨伐檄文必定会经过他的过目,如果陈述的事实过于离谱,想必袁绍也是不会同意的。

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 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 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三国志·魏书·陈琳传》

其次,袁绍兵败之后,陈琳被曹操所抓。当时曹操就曾对陈琳质问道:“祸不及家人,你批判我可以,为何要牵扯我的祖上呢?”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只是对于他这个做法持反对意见,而没有对他的说的内容产生质疑。也就是基本默认了他说的事实。

那既然陈琳的说法也是对的,而曹嵩又为曹氏内部子嗣,那有没有可能是某些特殊原因所以有过被“乞丐携养”呢?

在曹腾发迹之前, 曹家是清贫之家

腾父节,字元伟,素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 与节豕相类,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 家,豕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 之。由是乡党贵叹焉。长子伯兴,次子仲兴,次子叔 兴。腾字季兴,少除黄门从官。永宁元年,邓太后诏 黄门令选中黄门从官年少温谨者配皇太子书..........帝曰:“笺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 乃寝暠奏。腾不以介意,常称叹暠,以为暠得事上之 节。暠后为司徒,语人曰:“今日为公,乃曹常侍恩 也。”腾之行事,皆此类也。桓帝即位,以腾先帝旧 臣,忠孝彰著,封费亭侯,加位特进。(曹魏)太和 三年,追尊腾曰高皇帝。《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司马彪《续汉书》

司马彪的距离曹腾也就过去了100多年,而且作为晋朝宗室,也是能够接触到比较资料,因此他的血汗书《续汉书》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而根据他的记载,曹腾则是出生于一个清贫小农之家。由于生活穷困潦倒,饥寒脚破,所以不得不被迫入宫以谋求生路。以至于曹操的敌人,还经常辱骂他是“赘阉遗丑”,宦官在当时确实是非常不受待见的,世代都受人嘲笑。所以如果不是确实活不下去了,才会做出这种无奈之举。

曹腾入宫之后,步步高升,同时也一步步提拔自己的养子曹嵩。后来曹嵩与其子曹德在投奔曹操的路上,同时携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种做法岂不是找死吗?从这点也可以看得出来,曹嵩是一个爱财如命之人。这也是可,他早年的困苦经历而导致的吧。

曹嵩很可能是曹腾兄弟之子

通过上述一个简短的分析:可以有一个大胆的猜测,那就是曹腾由于出生于一个清贫家庭,为了能够活命,只能选择进宫为宦。而曹腾的兄长则是带着其子曹嵩流落他乡,最终其父病死客乡。而曹嵩则是被乞丐所领养,勉强保留了一命。而朝廷进攻之后,一步步发展起来,成为朝廷重臣。曹腾发迹之后,在全国寻找自己的宗族亲人,最终找到了侄儿曹嵩。由于自己没有子嗣,就将他过继过来。并一步步将其提拔。也可能由于其童年的惨痛经历,导致其对于金钱特别渴望,最终成长为了东汉末年赫赫有名的大贪官。

其实写到这里也就大概明白了,为什么陈寿在《三国志》中没有明确交代曹嵩的身世。陈寿在晋朝做官时,仍有大量曹操的子孙后代也是同朝为官,比如曹植之子曹志。他只要向其请教下,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答复。然而陈寿并没有这么做。原因就在于西晋本来与曹魏就是一个权利的和平交接,两者存在着一种俱荣,一损俱损的这样一种关系。如果将这种家世丑闻描写近史书,遭殃的不仅是曹魏家族,西晋政权必定也会被殃及。所以这种事又怎么出现在史书当中呢?

当然陈寿作为一代良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做到公平公正,所以他才写了这句话“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意思就是告诉读者,对于曹嵩的身世需要多加留意,需要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具体情况只有你自己去了解,陈寿由于自身情况的限制,不可明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