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五虎上将威名赫赫,但蜀汉武将,真正能掌握兵权、调动兵马的只有三人。 蜀汉阵营

放点糖呗 2025-10-05 13:20:12

蜀汉五虎上将威名赫赫,但蜀汉武将,真正能掌握兵权、调动兵马的只有三人。 蜀汉阵营里,五虎上将的名头响当当,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个个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要是细看历史,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名头响亮不代表手里真有兵权。真正能独立调兵遣将、坐镇一方的,其实只有三个人。 这得从刘备拿下益州之后说起。那时候刘备自己坐镇成都,把荆州这块重要地盘全权交给了关羽。荆州可不是普通地方,它北边连着襄樊,东边挨着孙吴,南边还能控制零陵、桂阳,简直就是蜀汉的东大门。关羽在这里一待就是好些年,不只是个守城将领那么简单。 史书上记载关羽“镇荆州事,威震华夏”,这八个字背后藏着很重的分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关羽在荆州是说一不二的统帅,不仅管军事,还管具体事务,整个荆州的管理体系都在他掌控之中。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建安二十四年的樊城之战,关羽没有请示成都,自己判断形势后就出兵了,还打出了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的漂亮仗。 这种独立指挥大战役的能力,在蜀汉阵营里是独一份的。为什么关羽能做到?因为他手里有完整的荆州兵马,有自成体系的指挥系统。说直白点,关羽在荆州就像个藩王,是真正意义上的“东线总指挥”。就连远在成都的诸葛亮,对关羽的决策也只能提建议,没法直接干预。 说完东线,咱们来看看西线。张飞在人们的印象里总是那个粗声粗气、喝酒误事的莽夫,这实在是冤枉他了。实际上,张飞被安排在巴西郡驻守,就是现在的四川阆中一带,这里是益州的西大门。 巴西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北边扼守汉中,南边护卫成都。曹操要是想打进四川,非得从这儿过不可。张飞在这里可不是光有个名号,他是实实在在的巴西太守,手里握着当地的军队。 建安二十二年,曹魏名将张郃带着几万人马来犯,张飞只用了三千精兵就把他打退了。这一仗不仅保住了西川门户,更证明了张飞独立指挥作战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张飞在巴西的防务和关羽在荆州的防务,形成了一个东西呼应的格局。两个人各守一方,都是直接对刘备负责,不需要经过中间环节。这种安排既体现了刘备对他们的信任,也说明了这两个位置的重要性。 不过最让人意外的可能是魏延。他不在五虎上将之列,但手中的实权却比其中三位都要大。这得从刘备夺取汉中之后说起。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个位置会交给张飞,没想到刘备却破格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把整个汉中的防务都交给了他。 汉中是什么地方?那是蜀汉北伐的跳板,也是抵御曹魏的第一道防线。把这个战略要地交给魏延,等于是把蜀汉的半边天交给了他。魏延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十几年,从刘备在世一直到诸葛亮去世,他始终是汉中地区的最高武将。 相比之下,其他几位五虎上将的处境就不太一样了。马超名声很大,投奔刘备之前也是一方诸侯,但归附之后基本上被闲置在成都,没什么兵权。黄忠虽然立下过大功,可惜年纪大了,很早就病逝了。赵云长期担任的是护卫工作,主要负责刘备和后来刘禅的安全,很少独立统领大军。 这么一看就清楚了:关羽守荆州,张飞守巴西,魏延守汉中,这三个人形成了蜀汉军事防务的铁三角。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实实在在的兵权,能根据战场形势自主做出决策,不用事事请示成都。 这种安排有好有坏。好处是前线将领能随机应变,抓住战机。就像关羽发动樊城之战,如果等到请示成都再行动,可能早就错过最佳时机了。坏处是权力过于分散,一旦协调不好就容易出问题。后来荆州失守,某种程度上也和关羽权力太大、缺乏制衡有关。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刘备这么安排不怕出事吗?其实这种布局恰恰反映了刘备的用人智慧。荆州、巴西、汉中这三个地方离成都都很远,如果事事都要请示,仗就没法打了。所以刘备选择了最信任、也最有能力的三个人去镇守,给了他们充分的自主权。 而且这三个地方面临的威胁各不相同:关羽要同时防备曹魏和孙吴,张飞主要防范从汉中方向来的魏军,魏延则承担着北伐的重任。不同的威胁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这也决定了驻守将领必须有权宜之便。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蜀汉的国力最弱,兵力有限,不可能像曹魏那样在各个方向都布置重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有限的兵力交给最得力的将领,让他们在各自防区灵活运用。关羽、张飞、魏延就是这个战略的核心执行者。 回过头来看,五虎上将的名号固然响亮,但真正支撑起蜀汉战斗体系的,还是这三位手握实权的将领。他们就像三条坚固的支柱,撑起了蜀汉的江山。可惜的是,随着关羽失荆州、张飞遇害,这个铁三角最终瓦解,蜀汉的布局也不得不重新调整。

0 阅读:125

评论列表

雨过添情

雨过添情

1
2025-10-05 17:50

赵云其实就是镇守京城的督军。虽然没有多少兵可指挥调动,但是他是皇家最信任的人。他想杀刘备易如反掌。

猜你喜欢

放点糖呗

放点糖呗

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