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三家分晋的根源在哪,那就必须说说这个罪魁祸首晋献公了。 很多人都知道,三家分晋的根源在于晋国的体制—晋国六六卿制度,也被称作晋国六军制度。 的确如此,晋文公历经近20年的流亡回到晋国后,就创立了六卿制度的雏形—三军制度,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每军设将和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 中军地位最高,中军将自然就是掌握军中最高权力的人了。但是晋文公为了平衡行政和军事大权,制衡六卿,特意将朝中最高行政权力者执政大夫在三军中的权利安排在佐的位子上,意思就是最高行政权力者不是最高军事权力者。 晋国的国君在权利制衡方面可谓是高手,后面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本质上也是国君的平衡术,赵氏一家权利太大,国君为了削弱赵氏,利用赵氏和其他家族的矛盾,诛杀赵氏满门,最后只留下了赵氏孤儿。 后来其他家族坐大,国君照样利用这样的手段在打压,然而,晋国国君没想到的是,六大家族的矛盾越来越深,自相残杀,最后反而削弱了晋国公室,六家变成了三家,最终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室。这就是玩得太过,反而引火烧身。 但是为什么要说根源在于晋献公呢? 这就是晋文公重耳流亡的原因了,晋献公宠爱骊姬,想要废除太子,立骊姬的儿子为太子,引发了晋国的内乱,太子申生自杀,两个公子重耳、夷吾逃亡,晋献公还要发兵讨伐两个儿子,史称骊姬之乱。 重耳在逃亡的过程中,身边跟随了一大批晋国的能人异士,如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这些人是晋国的世家大族,却甘愿跟随重耳流亡,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自然要论功行赏,善待这些重臣了,所以就建立了三军制度,让他们掌握晋国的军政大权。三军制度后来变成了六军制度,六卿内部矛盾也逐渐突显出来,六大家族之间互相征伐,自相残杀,导致了晋国被削弱。 根源当然在于晋献公了,如果没有骊姬之乱,重耳就不会流亡,就不可能当上晋国国君,就不会有晋文公了,没有了六卿制度,自然就没有三家分晋了。 不过,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就算没有了晋文公,晋国最后也会自己灭亡,三家分晋,得利最大的却是秦国,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奇妙之处了。
要说三家分晋的根源在哪,那就必须说说这个罪魁祸首晋献公了。 很多人都知道,三家分
淞铸谈历史
2023-02-18 01:29:2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