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
秦皇汉武
2021-06-30 23:30:36
1983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邹衡在美洲参加一年一度的印第安人节日晚会时,意外遇到一位印第安人中学教员,对方介绍说自己的祖先是“殷人”,来自中国。邹教授十分好奇地追问道:“为什么不说汉人或唐人,而要单说是‘殷人’?”对方回答道:“我们是世代相传的。”无独有偶,清末外交官欧阳庚在墨西哥做特使时,曾雇佣过一个土著仆人,这个仆人也自称来自殷飞虎家族。
事实上,“殷商后裔东渡美洲”的说法由来已久,英美学者最早注意到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在长相和一些习俗上与中国人相似,中国学者也提出早在商朝末年时,中国殷人就已经到达了美洲。可惜,这一说法因没有得到考古支撑而长期被斥为“天方夜谭”。
然而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支持殷人东渡说。比如出土的玛雅文明蛇形神面具与商朝青铜祭皿上的浮雕纹十分相似;中美洲奥尔梅克文明及其邻区文化中搜集到三百多个类似于殷商甲骨文的刻画符号,美国新墨西哥州部分岩壁画已经被证实是殷商甲骨文;墨西哥还发现了中国人面孔的长头少发翡翠雕像,与《晏子春秋》所载的“(商)汤,长头而寡发”形象十分接近;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出土的土墩石斧与河北张家口出土石斧相同。此外,分子人类学也证实,美洲土著与汉人存在基因联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