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柳叶刀》新研究带来希望:超1/3糖尿病前期患者实现病情逆转!

前阵子我邻居张阿姨拿着体检报告找我唠:“你看我这血糖,医生说‘偏高’,但没到糖尿病,叫啥‘糖尿病前期’。这是不是早晚得成

前阵子我邻居张阿姨拿着体检报告找我唠:“你看我这血糖,医生说‘偏高’,但没到糖尿病,叫啥‘糖尿病前期’。这是不是早晚得成糖尿病啊?” 我猜不少人都有过这顾虑 —— 体检看到血糖超标一点,心里就打鼓,怕自己早晚要跟糖尿病挂钩。

其实真不用慌!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 “糖尿病前期”,尤其是一个超给力的好消息:超 1/3 的人能把血糖调回正常,而且方法一点都不难。

先跟大家说个实在的:糖尿病前期的人,比真得糖尿病的人多太多了。

咱们国家糖尿病患者大概有 1.3 亿,这数已经不少了吧?但血糖有点高、没到糖尿病的 “前期” 人群,居然有3.5 亿!啥概念?差不多每 5 个成年人里,就有 2 个是这情况。

要是你跟 7 个朋友凑一桌吃饭,这桌上可能就有 1 个糖尿病患者,还有 3 个是血糖偏高的—— 是不是比你想的还普遍?

那到底血糖多少算 “糖尿病前期”?不用记复杂的,就看三个数,满足一个就算:

1、空腹血糖(早上没吃饭测的):6.1~6.9 mmol/L(正常得低于 6.1)

2、餐后 2 小时血糖(吃第一口饭开始算时间):7.8~11.0 mmol/L(正常得低于 7.8)

3、糖化血红蛋白(看最近两三个月平均血糖):5.7%~6.4%(正常得低于 5.7%)

要是你体检时这三个数里有一个超标,医生可能会说 “你是糖尿病前期”,但千万别觉得 “完了,早晚得糖尿病”—— 最近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 - 全球健康》刚出了个研究,打了个 “反例”。

研究团队找了全球 19 个国家的近8 万人数据,其中有 1.9 万人是糖尿病前期。结果发现:这部分人 10 年内,把血糖调回正常的概率,居然是发展成糖尿病的 3 倍!

具体点说:10 里只有 12.5% 的人会变成糖尿病,36.1% 的人能恢复正常,剩下的大多还保持在 “前期”—— 你看,逆转的机会比变坏的机会大这么多,是不是心里松了口气?

能不能逆转,也受一些因素影响

有三个是咱们改不了的,知道就行,不用纠结:

●年龄:55 岁以上的人,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会高一点

●性别:男性比女性的风险稍高一点

●种族:比如拉丁裔风险高些,日本裔恢复正常的概率最高(能到 42.3%)

重点是两个 “能改的”!这俩改好了,逆转的机会就大很多:

第一个是肥胖,尤其是肚子大的人。研究说,超重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恢复血糖的概率低 12%;要是到了肥胖的程度,直接低 34%—— 所以别觉得 “胖点没事”,控制体重对血糖太重要了。

第二个是血脂里的 “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要是这个指标低了,恢复血糖的概率也会低 28%—— 这玩意儿也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不用太担心。

那具体咋改?核心就俩事儿:吃对饭、动对身,都不用搞特殊,日常就能做到。

先说说吃:不用一下子彻底改饮食习惯,慢慢调就行。

●少碰 “精米白面”:比如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换成燕麦、糙米、藜麦这些全谷物,消化好的人都能吃

●多吃绿叶菜:每天炒一盘、拌一盘,不用多贵,菠菜、油麦菜都行

●选 “好蛋白”:豆浆、豆腐这些豆制品,还有鱼肉、去皮的鸡肉,比红肉(猪牛羊肉)更适合

●  偶尔加把坚果:比如每天吃几颗核桃、巴旦木,或者每周吃两次海鱼,补补微量元素

再说说动:不用去健身房撸铁,日常动起来就行

●有氧运动不能少:每周至少 5 天,每次半小时左右,快走、游泳、骑自行车都可以,体力差的人慢慢走也行

●加两次力量训练:不用举重物,比如扶着椅子做深蹲、用弹力带拉伸,或者练握力,每次 15 分钟就够

●碎片时间别浪费:坐 1 小时就起来走 3 分钟,吃完晚饭跟家人散 15 分钟步 —— 上班族也能做到,不用专门挤时间

最后再跟大家说句实在的:血糖有点高没到糖尿病,真不是 “定时炸弹”。它更像一个 “提醒”—— 提醒咱们该调整生活方式了。

不是一定会发展成糖尿病,反而有超 1/3 的机会逆转。关键就是管好嘴、迈开腿,不用追求 “完美”,每天改一点,慢慢就能看到变化。

要是你身边也有张阿姨这样的朋友,也可以把这消息告诉他 —— 咱们一起把血糖调回正常,比啥都强!

觉得有用的话,就分享给身边的糖友;想要专属控糖食谱,回复 “食谱” 就能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