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很多人说它干净又卫生,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集大成者。
恒河全长超过2500公里,流域面积超过90万平方公里。这里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也是印度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但是恒河却几乎没有通航能力。
这相比于我国的长江流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强大的通航能力相比,是非常奇怪的。
主要因素如下:
第一,恒河流域的旱季不给力。
恒河流域的平均流量并不是太差,1.2万立方米每秒,大概是长江(2.88万立方米每秒)的40%多一点。
但恒河的汛期和旱期差异非常之大。7~10月持续的4个月汛期,流出了全年80%多的水量。旱期最为严重的5月,恒河流量的数值仅为长江的5.7%。
可能好多人有疑问,长江的脾气也不是很稳定,也有明显的汛期和旱期,为什么通航能力还不错?
那就是下面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恒河流域泥沙淤积过于严重。
恒河有一项排在世界第一:年输沙量最多的河流,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就是这里的恒河三角洲。
恒河的年输沙量能达到14.51亿吨,差不多是长江年输沙量的三倍。
如此巨量的泥沙,再加上汛期庞大的水量,看似河道极为宽广,但在流量固定的前提之下,河道宽广,意味着水深不足,通航承载度差。
通过大量照片、视频和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恒河两岸几乎没有河堤,再加上泥沙的大量淤积,导致恒河河床越来越宽,动辄几公里,货轮搁浅风险极高。
我国的黄河流域也有类似的问题,在大力治理前,年输沙量高达16亿吨,甚至超过了恒河流域,经过这么多年大量投资处理淤沙,据说年输沙量,已经下降到2亿吨。但通航能力依旧远远无法媲美长江。
第三,修建水库方案无法实现。
我国的长江流域之所以通航好,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上游,修建了将近30座控制性水库,死水位以上蓄水量高达659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每年的枯水期,上游水库最多可以为下游补水659亿立方米。
另外在上游和中游的防洪控容量也高达831.70亿立方米,在汛期可以拦截洪水,保证通行。但即便如此,一旦遇上大的梅雨季,还是处处变成泽国。
恒河干流源头和北侧支流源头都在喜马拉雅山区,从降水量上来看是非常抗打的,但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坡度过高。
这么说可能并不直观,学过三角函数其实一眼就可以看出,坡度过高意味着有一个角的度数很小,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想象成水库容量的一个截面)要想增加,只能通过拼命加长三角形的两条夹边(意味着要修非常高的水坝),成本过高,得不偿失。
恒河中下游的地势又过于平坦,尽管修建水坝有助于提高蓄水能力,但平坦的地势有两个致命缺点:
一是除了蓄水没有什么其他的功能,落差太小,连电都发不了,没有收回成本的收入来源;
二是地势平坦,意味着需要加高河堤,成本又上来了,如此高的成本只修了一个盆儿,有啥意义呢?
第四,恒河流域没有维护的动力。
除了修建水坝之外,日常维护,尤其是流域的深度维护,是确保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且不说中游和下游的除淤工程,光是出海口的深度挖掘,都是极大的成本。从1949年到1988年将近50年时间,长江口的深度只从6米增加到7米,等到2010年,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才勉强挖到了12.5米。不用说往更深层面挖,就是保住着12.5米,每年的投入也是非常惊人的。
恒河流域的上游山地,大多在尼泊尔境内,尼泊尔幸福指数极高,精神文明建设很好,但物质文明还是差点意思。况且流域大部分无法受益在尼泊尔,也没有治理的动力。
下面的出海口也是情况很复杂(如第五所述)。
即使是流域中段的印度,也因为其联邦制国家的性质,每个邦各怀心思,无法像我国一样团结。
第五,没有优秀的出海口。
恒河河口并不属于印度,而是属于孟加拉国,两者关系还很微妙。如果说孟加拉穷到只剩吃的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没有太多能力,投入到出海口的建设之中。
再加之,恒河三角洲过于深入孟加拉湾,距离国际主航道长达2000公里,这好比渤海湾最深处的葫芦岛、锦州,只适合发展基地,但不适合发展贸易,因为太靠“胡同”里了。
以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