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国复活战列舰,只能当“几万吨的岸防炮舰”,而且未必能造出来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希望美国海军重新装备战列舰”,这种刷新我们三观的言论,很快受到很多人的高度关注。那么,如果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希望美国海军重新装备战列舰”,这种刷新我们三观的言论,很快受到很多人的高度关注。

那么,如果让战列舰重新复活,这种强调重装甲和强大火炮的古老舰种,在当代还能派上什么用场呢?

我们从特朗普的相关言论可以看出,他本人对战列舰的高度兴趣,首先在于强大的装甲防护,他认为现代军舰的铝制外壳在导弹攻击下会“融化”,远不如战列舰“六英寸的实心钢装甲”。此外,外界认为战列舰的大口径炮弹比导弹更廉价,也是吸引特朗普的主要原因。

如果美国海军真的准备复活战列舰,那么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修复退役的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但是这些战列舰建造时间久远,而且退役多年,修复和现代化成本高昂,而且未必能够满足未来战争需要。另一种选择,就是重新建造新一代战列舰。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建造哪一种战列舰,都必须具备厚重的装甲和大威力火炮系统,才能符合特朗普的设想。因此,安装大量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武库舰”,并不符合这种战列舰概念,因为大量导弹和一系列配套设备,都会大幅拉高成本。

由此可见,特朗普设想中的“战列舰”依然是当年改装后的“衣阿华”级的样子。即主要武器为大口径舰炮,辅助以少量的“战斧”巡航导弹或远程反舰导弹,而且防空手段也未必会采用价格高昂的远程防空导弹(例如“标准”系列),更可能只安装近程防空导弹(例如“海麻雀”和“拉姆”),以减少建造成本。

在这种思路下产生的战列舰,会具有很高的火力输出强度,但是防空能力相对有限,需要舰载机和驱逐舰分担防空责任。但是,由于战列舰的装甲厚重,因此会成为典型的“海上肉盾”,能够抵挡多数型号的中小型反舰导弹。

但是,这种“海上重炮+肉盾”的军舰设计思路,在21世纪还能管用吗?其实从两个角度看,就能发现不少问题。

首先,是“重装甲军舰”的生存性并不靠谱。客观来看,类似“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厚重装甲(侧舷主装甲307毫米,水平装甲222毫米),确实能抵御现代多数反舰导弹。例如“捕鲸叉”反舰导弹,采用的半穿甲战斗部重装药量只有90千克,只能有效对付驱逐舰、护卫舰的单薄外壳,面对战列舰几乎是无效的。

但是,现代多数反舰导弹不具备太高的穿甲能力,是因为预设的战场不存在重装甲军舰。但是,一旦战列舰重返战场(哪怕只是开工建造),相应的重型反舰导弹必然会迅速出世,研发速度要比战列舰的建造速度快得多。

另一方面,高超音速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都能够从不同角度攻击战列舰的脆弱部位,从而削弱“海上肉盾”的防御意义。在乌克兰战场上,无人机严重冲击了传统坦克装甲的防御意义,就是相似的情况。

其次,就是“海上重炮”在射程上的尴尬。“衣阿华”级战列舰的406毫米主炮,最大射程只有42公里,在现代海战中没有任何意义。即使换成“朱姆沃尔特”级当年预想中的先进舰炮系统(AGS),最大射程也不过一百多公里,还是比不过现代反舰导弹,何况AGS火炮系统至今没能研发成功。

进一步说,即使战列舰用上电磁炮的技术,火炮射程的上限最多也只能达到两三百公里。然而,不少反舰导弹的射程都超过了300公里,甚至达到800-1000公里(例如美国LRASM-ER和俄罗斯“锆石”)。更不用说,还有射程超过上千公里的高超音速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

总的来说,战列舰即使能够复活,由于主力武器射程有限,也无法作为有效的反舰作战平台,否则会遭到敌方海军的全方位碾压。所以,哪怕是几万吨的战列舰也只能作为辅助性军舰,而无法充当独当一面的主力舰,必须航母和驱逐舰的伴随才能出海作战。

真正能让战列舰发挥力量的区域,只能是距离陆地100-200公里以内的近海。也就是说,这种战列舰其实就是一种“几万吨的岸防炮舰”,无论是用途还是能力,几乎与一百多年前的重型炮舰别无二致。

但是更糟糕的是,即使是这种“几万吨的岸防炮舰”,现在的美国也未必能造出来。

406毫米舰炮早已经停产,美国海军最大口径的舰炮只是155毫米的AGS(还没能研发成功)。战列舰主炮无论采用哪一种大口径,都必须从零开始研发。其他舰上设备和零部件也是类似情况,不仅没有现成的产品,就连当年制造的公司都可能不存在了。

所以说,“建造战列舰”这个建议说起来容易,姑且不论是否合理,美国哪怕想重新建造一艘1945年款式的老战列舰,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作者:陶慕剑)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8
用户10xxx38 3
2025-10-13 11:40
都觉得火箭好用,都忘了战列舰以及陆地火炮砸在对面上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冲击波了!以前是因为精度不够,现在精度还是问题吗?
威武
威武 2
2025-10-12 10:15
海空优势明显的情况下,螺旋桨战斗机也可以担任低强度的巡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