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二战传奇“德国88炮”:上打飞机下轰坦克,为何德军士兵不喜欢?

多年前,网上一位军事专家曾说过:“厉害的武器,肯定好看,颜值就是战斗力。”这话当年很受争议,但现在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因为

多年前,网上一位军事专家曾说过:“厉害的武器,肯定好看,颜值就是战斗力。”

这话当年很受争议,但现在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因为纵观军事史,好看的武器,它就是性能好,就是能打。

那好看有没有客观标准呢?或简单地说:武器的美学判断是什么。

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专门研究这个,但大致有一些共识,好看的武器要有符合时代的科技感,而且尽量简洁、比例协调。

典型案例就在航空界,肥硕的飞机几乎都先天不足,包括美国的F35“肥电”。

历史上,富有美感的武器很多很多。

二战时,有一款武器以修长的外形被军迷铭记,它本身性能也极其优秀,上打飞机、下打坦克,还能装到坦克上当坦克炮。

这款武器,就是二战德国的经典之作,德国武器的代言之一——88毫米防空炮。

光说88炮,很多人不认识。

但一看照片,那独特的外形,肯定会让人感觉熟悉。

80多年前,纳粹德国把这门炮带到东欧、西欧、北非。莫德尔用它挡住了朱可夫的“火星攻势”,隆美尔用它在北非射穿英军、美军的坦克集群。

1943年后,88炮的“坦克炮”形态相继装在虎式坦克、虎王坦克上,成为盟军坦克的大敌。

整个二战,德国生产了20000多门这种火炮,足见对其的钟爱。

虽然在二战留下辉煌战绩,但战争期间,该武器其实被德军士兵疯狂吐槽。

它的高个头、大体重,在战场上带来了麻烦。

纳粹高层也有点抱怨,该武器性能确实好,价格却有点难接受,战争后期的德国养不起这种大炮。

那么在二战前,88炮因何诞生,有何发展?该武器在二战时表现如何,真的有那么神吗?88炮自身有哪些问题,是否有后继者?

(专注古代战争、近现代战争、武器装备,偶尔更新国际局势分析,喜欢的话请点赞或关注,这对我很重要,谢谢。)

【一】88炮:射的不是炮弹,是德国的野心

“88炮”的来历,要追溯到一战。

它是根正苗红的防空炮,其型号18、36、37、41等等,前面都带个“Flak”,就是德语“Fliegerabwehrkanone”,即防空炮。

它是德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口径防空炮,前身“Flak16”,在一战末期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的战场从地面、海洋走向天空,飞机、飞艇参战,空军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力量。

同时,防空炮也在不断进化,从早期的对空机枪,变成30多毫米的机炮,最后演化出七八十毫米的对空火炮。

德国的“Flak16”服役于1917年,口径为88毫米,炮管为45倍径,长炮身带来强劲的火力,炮口初速、射程都很优秀。

该武器部署到西线,参与了一战末期防空。但德国在次年就投降了,所以“Flak16”很快退役。

一战后,德国被《凡尔赛合约》制裁,魏玛德国成为欧洲的受气包。

德国只留下10万陆军,其余军队解散,且重武器如坦克、重炮甚至重机枪都得退役,以后也不许制造。

其余什么战舰、战机,连产线都拆掉了。

唯独防空炮,作为自卫武器,是可以制造的。

德意志帝国毕竟是欧洲工业强国,国内的工业资本、专家、技术工人、矿产企业都得吃饭。

所以德国重工业开始转移,在欧洲、亚洲其他国家用合资方式继续活动。

典型的案例就是德、苏合作,德国资本支援了苏维埃联盟的“一五计划”,后来还在瑞典、意大利、奥地利甚至日本投资工业。

1930年代初,德国军火巨头克虏伯和瑞典福波斯合作,设计了新款88毫米防空炮。

该炮是“Flak16”的继承者,但炮管增长到56倍径,足足4.9米长,炮口初速增加、射程更远,起名为“Flak18”。

1933年,“Flak18”投产,它炮身有7.7米长,高2.1米,还是采用“Flak16”经典的“全角度旋转十字底座”,全重在7吨左右。

因为采用方便装填的“水平滑楔式炮闩”,它的射速能达到每分钟15发,高射射程超过8000米,平射最大射程足足10000-12000米,性能堪称强大。

这门大炮,之所以叫“Flak18”,其实有瞒天过海之意。

当时纳粹刚刚上台,越过《凡尔赛合约》开始扩军。但纳粹还是担忧西方联合制裁,所以给该炮起名为“Flak18”,让英法误以为它是一战的旧炮。

其实这款武器的性能,已经领先当时的英、法、美、苏主力防空炮,德军对其的评价非常高。

6年后,“Flak18”将在战争中把纳粹德国的野心化为炮弹,对整个欧洲喷吐火舌。

【二】“反一切炮”,成为德军标志

既然“Flak18”88毫米炮是防空炮,为什么它能打坦克呢?

其实按理来说,任何炮都能打坦克——只要火力够就行。

但德国人绝不是“顺便”用“Flak18”打坦克的,而是一开始就设计了这个用途。

“Flak18”装上十字重型底座,就是防空炮。而它也能拆掉底座,装上四轮底盘,全重降低到5吨左右,让牵引车拉着。

野外部署时,它能平射,这时候它就是一门速射炮,能反坦克,反工事。

“Flak18”88毫米炮,专门搭配着穿甲弹、破甲弹,在2公里内穿甲能力极强。使用被帽穿甲弹,1公里左右穿深是100毫米钢甲。

后期使用“88毫米40式钨金穿甲弹”,1000米距离能打穿30度倾角的138毫米均质钢甲。以这个成绩为准,二战盟军的主力坦克,几乎都扛不住正面一发。

优秀武器出现了,总得去战场跑一圈,验证一下性能。

很快,“Flak18”在西班牙找到了舞台。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这场战争被称为“二战预演”,也叫“袖珍版苏德战争”。

苏德分别支持内战的两方,把军事顾问、武器装备都送了过去。

德国雇佣兵团“秃鹰军团”,带着“Flak18”炮来到西班牙,本意是当防空炮。

但西班牙共和国部队有苏军助阵,坦克不少。苏联的主力T26坦克,性能强于德军带去西班牙的1号、2号坦克。

无奈之下,“Flak18”开始全力反坦克,结果其精度、杀伤力惊讶了苏德两军。

可以说后来弗朗哥能上台,“秃鹰军团”的“Flak18”出了大力。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后来给西班牙支援了一些“Flak18”,这些火炮一直服役到1980年代。

在西班牙大放异彩后,该武器全面装备德国国防军。

德军在师级单位装备该武器,一个88炮班11人,1人为班长,4个人搬弹药,3个人瞄准、操炮,2个人负责管理炮弹引信。

还有1个人开牵引车。

一门88炮必须装备两种底盘,一辆履带牵引车,因为骡马拉不动这个庞然大物。

德国军工系统还在为“Flak18”改进结构,提升可靠性,降低重量,增加观瞄设备。

次年“Flak36”出炉了,其外形最大不同,是炮管从2段式改为3段式,本意是降低士兵更换炮管难度。

至于另一款“Flak37”,是作为专职防空型号设计的,除了有和36相似的改进外,还增加了一个“机械火控计算机”。

这是个数据计算、分享的机械仪表系统,提高整个防空炮连的射击效率。

1939年二战爆发,“Flak18”“Flak36”“Flak37”都跟着德军参战,该武器在法国战役立下大功。

此役,德军装甲部队选择绕过“马奇诺防线”,从尼德兰地区进攻法国。

英法组成联军,坦克部队和德军对攻。

英国的“玛蒂尔达坦克”,法国“B1坦克”,都不是德国的1号、2号、3号小坦克能对付的。

B1坦克甚至在斯通尼村“屠杀”德国坦克部队,成为二战传奇。

这些故事先不论,德国人的坦克虽打不过对方,但88炮可不是吃素的,它成为德军的“定海神针”。

5月,在法国和比利时边境,隆美尔率领的第7坦克师,遇到英军装甲部队的突击。

“玛蒂尔达”坦克的装甲能抵挡德国坦克的炮击,德军战线被撕开,情况紧急。

这时后方部署的88炮反坦克阵地派上用场,德军炮兵给“玛蒂尔达”一一点名,一个多小时就击溃了英军的突击。

德军顺势堵上口子,把英法联军围在敦刻尔克。

第7坦克师师长隆美尔,对88炮的表现非常满意,后来他前往北非带领北非军团,就带走了不少88炮。

在隆美尔的成名杰作之一——萨卢姆战役中,德军能以少胜多,靠的也是88炮阵地。

当时德军围攻重镇图卜鲁克,英军派重兵解围,代号“战斧攻势”。

隆美尔在萨卢姆和哈勒法亚隘口设防,13门88炮分成三个反坦克阵地,第15装甲师、第5轻装甲师作为反攻力量。

英军出动2万人,兵分三路,开着250多辆坦克杀来。

结果英军坦克遇到德军88炮阵地,伤亡惨重,被击毁坦克100多辆。随后德军第15装甲师反突击,德军杀入埃及境内。

【三】抱怨虽多,不影响88炮的历史地位

此战让隆美尔登上报纸头条,他的肩上多了一颗星,北非军团也名声大噪。

88炮的威力让英国人印象深刻,英军研究认为:面对这种反坦克炮阵地,用空军空袭,或者榴弹重炮远程覆盖是唯一办法,硬碰硬是找死。

由此可见英军搜集情报、分析情报的能力很强。

因为88炮的缺点一是太高,二就是太重,不仅不好隐蔽,而且挪动起来非常麻烦。

在后方防空时,高和重不是问题。但在前线反坦克,这些缺点就很要命。

所以该炮一般安装在预设的炮兵阵地里,而且需要挖掘炮位,摆放掩体。因为88炮高度有两米多,很容易招致敌方的炮火。

1941年前,因为战争烈度有限,88炮的缺点没有太被放大。可是苏德战争一开始,88炮的问题就多了。

41年夏杀入苏联境内后,德军遭遇了苏军的KV1坦克、KV2坦克、T34坦克。

这几头钢铁猛兽也让德国坦克无奈,连德军的Pak36、Pak38,都无法击穿苏联中型以上坦克的护甲。

所以德军赶紧把75毫米口径的Pak40搬上战场,在1公里左右打T34不是问题。但对于KV1、KV2,就只有“Flak18”“Flak36”这些88毫米炮才有效果。

德国当时的运力,还是以骡马为主,前线的卡车、牵引车有限,且缺油。

所以88炮的转移、运输,主打一个缓慢、低效,甚至遇到仓促情况,只能丢弃或自毁。

在德国本土,面对盟军的重型轰炸机,88炮的防空能力也捉襟见肘,需要联装来提升效率。

战争压力倍增,德国军工开始进一步研制性能更全面的88炮。

1943年,“Flak41”88毫米防空炮、“Pak43”88毫米反坦克炮相继走上战场。

“Flak41”炮管倍径达到74倍,炮管长6.5米,炮弹长度也有增加,其弹速、射程、准度上了一个台阶。

这款炮,也是88炮家族里最好看的。

对比“Flak36”,新型号炮口初速接近1000米每秒,射程提高20%,穿甲能力提高近50%,能轻易在1公里距离击穿170毫米钢甲。

更重要的是,克虏伯的工程师改进了整个炮架结构,制退、复进系统变小,竖装零件改为旋转式或者水平式,让整体的高度下降。

至于前线抱怨的重量问题,“Flak41”并没得到解决,反而更严重了。

该炮战斗时全重7吨多,运输时加上特殊底盘,重量超10吨。

德军完全没打算用这门炮反坦克,专门反坦克的“Pak43”很快服役,它采用71倍径炮管,穿甲能力强于老型号,而重量只有4吨多。

“减肥”成功的Pak43,马上部署到了东线战场,可是面对广阔的、泥泞的东欧大平原,德国士兵对这款武器的怨言接连不断。

苏联的基建远不如欧洲,公路较少,在土路上奔驰的德军,一遇到下雨就狼狈不堪,炮兵更是苦不堪言。

二战后期,因为缺油,德国的机械化程度比起开战时还有倒退。所以Pak43的机动,常常是骡马甚至人力来干。

面对十几个士兵才能勉强推动的新款88炮,炮兵给它起了“谷仓大门”的外号,以发泄心中怨气。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88炮自己跑起来,德国工程师也想到了。

搭载“Kwk36”88毫米坦克炮的虎式坦克,出现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该炮为56倍径,长度5米,能轻松击穿苏联的T34坦克。

1944年春天,装备“Kwk43”88毫米炮的“虎王”诞生,该炮采用71倍径,穿甲能力进一步提升。

当时的东线,虎王坦克搭配钨合金穿甲弹,在1公里左右上能击穿盟军所有坦克。

客观来说,如果不是虎式和虎王的可靠性太差,产量也不足,可能这些坦克能延缓东线苏军的推进速度。

而虎式和虎王产量的问题,也跟88炮有关。

这门火炮质量很好,当然也很贵。

早期的“Flak18”,一门火炮价值2.5万帝国马克,约等于1万美金。

这笔钱有多夸张呢?

按照纳粹德国国防军条例,基层士兵月津贴是30马克,即7美元左右。1门88炮,几乎是一个团的士兵一个月的军饷。

更重要的是,该炮使用大量金属资源:它需要整整8吨的钢材、40多公斤的铬、30公斤的镍、10公斤的钼。

除了钢铁外,稀有金属都是德国稀缺的,需要采购或者掠夺。

这些物资,在战争后期更加昂贵,88炮的造价也水涨船高。

以至于柏林政府曾警告前线的炮兵:任何放弃防空炮的行为,都是叛国,要接受军事法庭调查。

1944年,苏军发起东线反攻后,丢弃88炮撤离的部队越来越多。

一开始,还有部队监督丢弃火炮的问题,但德军后来屡次溃败,士兵连命都保不住了,谁还能顾及武器呢?

进攻中的苏军,也缴获了不少“Flak18”“Flak36”和“Pak43”,苏军对这种武器的评价也挺高。

不过当时的苏德形势,不是武器能逆转的。

在德国大后方,英美组织的战略大轰炸,已经把德国的工业炸得七零八落。

德国防空部队的主力炮,已经从88毫米升级到128毫米,只有这样才能击落盟军的四发重型轰炸机,如B29“超级空中堡垒”。

可见在40年代初还是王牌的88炮,到战争末期,已力不从心。

二战结束后,数量众多的88炮被盟军缴获,其中老旧的退役,较新的被盟军二次利用,苏联阵营曾大量装备。

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西班牙这些国家,直到20世纪末都装备着德国88炮,西班牙甚至有最早的“Flak18”服役,足见其质量之优秀。

冷战时代,人类进入导弹时代,无论防空、反坦克,导弹一肩挑。

像德国88炮这种“反一切炮”,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

参考资料:

《二战初期的德军致胜兵器——FLAK-18高炮》佚名

《无敌88:二战德国88mm炮全史》司古

《北非“坦克杀手”:88毫米高射炮》张中江

评论列表

逆我者 天下共诛之
逆我者 天下共诛之 6
2025-10-04 05:52
反一切炮[呲牙笑]

耳不顺 回复 10-06 22:11
万能炮

用户10xxx52
用户10xxx52 5
2025-09-17 19:18
88炮和斯图卡轰炸机让德国装甲部队显得锐不可当

耳不顺 回复 09-18 23:47
这两样太具代表性了

尘埃
尘埃 4
2025-09-13 23:31
看一下剃刀原理。

耳不顺 回复 09-14 01:32
??

耳不顺 回复 09-14 01:33
文章太长吗?

龙行龘龘
龙行龘龘 2
2025-10-11 22:39
除了这个还有MG42机枪都是德国军备功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