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则天被逼退位。
一场看似“速战速决”的神龙政变,背后却隐藏了无限的危机。
一场惊天的皇室血腥,正在悄然拉开帷幕......
第一章
公元705年,长安城,大明宫的灯火在冬夜的寒风中摇曳,宛如一颗颗不安的星辰,映照着这座千年帝都的肃杀与不安。紫宸殿内,唐中宗李显端坐龙椅,手中的朱笔悬在奏折上方,久久未曾落下。他的目光游移,似在追寻殿外那无形的阴影。作为太子,他却更像一只被困于金丝笼中的雀鸟。
武氏家族的势力如藤蔓般盘根错节,遍布禁军、朝臣乃至宫廷深处。武三思、武承嗣等亲族把持要职,伺机扩张;韦皇后与安乐公主,野心勃勃,试图效仿武则天,操控朝政;而以张柬之、桓彦范为首的唐室忠臣,则暗中筹谋,欲彻底终结武氏的统治,复兴李氏江山。
这一夜,紫宸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死寂。贴身太监赵福低头疾步入殿,声音压得极低:“陛下,张柬之、崔玄暐求见,称有要事,十万火急。”
李显心头一震,放下朱笔,眉头紧锁。他并非昏庸,却深知朝堂的凶险。张柬之与崔玄暐深夜求见,绝非小事。他挥手屏退左右,只留赵福守在殿门,低声道:“宣。”
张柬之须发皆白,年近八旬,步履却稳健如松,目光如刀,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然。崔玄暐紧随其后,年轻的面庞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紧张,手中紧握一卷密封的竹简。二人入殿,单膝跪地,张柬之声音低沉而有力:“陛下,臣等探得密报,武氏余党暗中勾结,欲谋不轨!若不速除武氏,恐大唐江山危矣!”
李显脸色微变,手指不自觉地攥紧龙椅扶手。他并非不知武则天的势力根深蒂固,但逼母退位,无异于在刀尖上起舞。更何况,武氏一族与禁军关系密切,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他试探道:“张卿,崔卿,此事可有确凿证据?”
崔玄暐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竹简,双手呈上:“陛下,此乃武三思与禁军校尉李承的密函,内中详述谋反之计,欲废陛下,另立武氏新君!臣等已查实,武氏党羽已在宫中布下眼线,伺机而动。”
李显接过竹简,匆匆展开,字迹潦草却字字惊心:“废帝,立武氏,速召禁军,旬日之内行事……”他脸色苍白,额头渗出冷汗。他知道,武三思的野心由来已久,但未曾想,竟如此大胆。他沉默良久,目光在二人脸上游移,似在衡量这惊天之举的成败。
“陛下,”张柬之沉声道,“武氏把持朝政,禁军中有其心腹,若不趁夜行事,待其察觉,恐我等皆无葬身之地!臣等已联络禁军一部,愿为陛下效死,只待圣旨!”
李显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武则天那威严的面容。他想起年少时被流放房州的日子,那时母亲的铁腕让他既敬且畏。如今,他虽为天子,却仍无法摆脱她的阴影。他深吸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若果真如此,朕……准你等行事。但此事必须万无一失,切不可惊动母后身边之人,更不可伤及母后!”
张柬之与崔玄暐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们躬身告退,殿外的夜色浓如墨汁,寒风卷起落叶,仿佛在低语着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即将来临。
第二章
次日清晨,长安城外三十里,一座隐秘的庄园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这座名为“清风庄”的庄园,表面是张氏的私产,实则是反武氏势力的秘密据点。
庄园内,烛光昏暗,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堂中摆着一张长案,案上铺开一幅长安城的地形图,标注着宫城、禁军营地与武氏府邸的位置。
张柬之站在案前,环视众人,目光如炬。座中有桓彦范、敬晖、袁恕己、李多祚等五位重臣,皆是忠于唐室的猛士。禁军统领李湛,年仅三十,目光如炬,身披轻甲,腰间佩刀闪着寒光。他握紧拳头,率先开口:“张公,武氏乱政,祸国殃民!末将愿率禁军,直入太极宫,逼武氏退位!”
张柬之微微点头,却冷静道:“李将军,武氏经营朝政数十年,党羽遍布,禁军中亦有其心腹。此事不可莽撞,需兵分三路:一路控制玄武门,断其外援;一路直入太极宫,逼武氏退位;一路监视武三思府邸,防其反扑。”
桓彦范补充道:“武三思狡诈多端,恐有埋伏。我已命人潜入其府,扮作仆役,随时回报动向。若他敢轻举妄动,定叫他有去无回!”
敬晖则皱眉道:“陛下虽允此事,但武氏乃陛下之母,若逼宫失败,陛下恐难保全我们。更何况,宫中有太平公主,她与武氏交好,若插手此事,恐生变数。”
张柬之冷笑:“太平公主虽与武氏亲近,却更在意自身权势。她不会为武氏与我们正面交锋。关键在于速战速决,不给武氏反应的时间!”
李多祚沉声道:“末将愿率精锐,控制玄武门,确保宫城内外隔绝!”
袁恕己则低声道:“臣有一计,可派人假传圣旨,召武三思入宫议事,将其困于大内,如此可削弱武氏的外援。”
众人纷纷点头,计划逐渐成形。然而,气氛中仍弥漫着一丝不安。武则天的威名,如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每个人心头。她的谋略与手腕,足以让任何阴谋在萌芽时便被碾碎。
散会前,张柬之单独召见李湛,带他进入庄园深处的暗室。暗室中,一盏孤灯摇曳,张柬之低声道:“李将军,若事有不测,切记保全陛下。此乃我等最后底线。”
李湛一愣,试探道:“张公,您是否还有隐秘计划?”
张柬之目光一闪,意味深长道:“将军只需记住,成败在此一举。若有意外,你我皆是千古罪人。”
李湛心头一凛,点头退下。然而,他心中却生出一丝疑惑:张柬之的谨慎,是否隐藏着更大的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