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8日,NBA季前赛收官日的焦点战在湖人主场打响,湖人以116-117惜败于国王。这场比赛中,湖人内线球员艾顿贡献12分9篮板2助攻1盖帽,成为球队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然而,他的高效表现未能帮助球队取得胜利,暴露出湖人阵容磨合与战术执行的深层问题。
艾顿:内线支柱的复苏与局限数据解析:高效但非决定性艾顿全场出战29分钟,8投5中,罚球4罚2中,得到12分9篮板2助攻1盖帽,正负值+13。从数据看,他的内线终结效率(命中率62.5%)和篮板保护能力(9篮板,其中前场板占比约33%)均达到预期水平。尤其在首节和次节,他通过挡拆顺下和二次进攻,为湖人提供了稳定的内线得分点。例如,次节他接东契奇传球完成空接暴扣,并助攻海斯完成2+1,展现了内线与外线的联动能力。
但艾顿的局限性同样明显:
1.罚球稳定性不足:4罚2中的罚球命中率(50%)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隐患。若末节最后阶段湖人需要内线造杀伤,艾顿的罚球表现可能直接影响比赛结果。
1.防守覆盖范围有限:面对国王外线球员的突破,艾顿的横移速度偏慢,导致湖人内线多次被施罗德、埃利斯等后卫穿透。例如,第三节施罗德连续突破分球,国王外线三分命中率飙升,艾顿的防守选择受到质疑。
战术价值:过渡期的核心支点在詹姆斯缺阵、东契奇单核带队的背景下,艾顿成为湖人内线战术的核心支点。他的挡拆质量(每回合挡拆得分1.2分)和顺下威胁(命中率70%)为东契奇创造了突破空间。例如,首节东契奇借助艾顿的高位挡拆,连续突破内线造杀伤,单节砍下13分。此外,艾顿的篮板保护(9篮板)缓解了湖人外线防守漏人后的二次进攻压力。
然而,艾顿的战术价值受限于湖人整体阵容的失衡:
·外线火力不足:里夫斯三分15投3中(20%),斯玛特过度依赖中距离(10投4中),导致对手可以收缩防守,压缩艾顿的进攻空间。
·轮换阵容脱节:雷迪克在末节过度使用主力(东契奇、艾顿均出战超35分钟),导致体力下降后内线防守崩溃,国王通过埃利斯的三分和施罗德的突破反超比分。
湖人:阵容磨合的阵痛与战术困境东契奇的单核困境东契奇全场砍下31分5篮板9助攻,三分11投6中,展现了减重后的进攻火力。但他的高使用率(38.7%)导致球队进攻单一化:
·过度依赖个人能力:末节最后8分钟,东契奇尝试3次三分和2次突破,但均被国王针对性防守限制,仅靠造犯规获得4分。
·与新援化学反应不足:斯玛特全场14分4抢断,但10次出手中有6次为强行中距离,与东契奇的挡拆配合仅完成2次(均未转化为得分)。
雷迪克本场用人策略饱受争议:
·主力过度消耗:东契奇、艾顿、文森特三名主力出战均超30分钟,导致末节体力不支。例如,艾顿在最后3分钟因体力下降,连续2次被施罗德突破成功。
·轮换阵容实验失败:斯玛特与八村垒的组合在第三节导致进攻停滞(5分钟内仅得6分),而替补中锋科洛克仅出场4分钟,内线深度不足的问题暴露无遗。
国王:三阵逆袭的战术启示施罗德的核心作用施罗德全场25分4篮板6助攻,成为国王逆转的关键:
·突破分球:通过12次突破吸引防守,为埃利斯(6记三分)和拉文(15分)创造空位机会。
·关键球处理:末节最后2分钟,施罗德连续2次突破上篮得手,将比分追至114-115。
三分火力压制国王全场三分32投14中(命中率43.8%),其中埃利斯(9投6中)和穆雷(4投3中)的外线表现直接摧毁了湖人的防守策略。湖人采用区域联防试图限制突破,但国王通过快速传导球(全场助攻28次)找到空位,暴露出湖人换防速度的不足。
未来展望:湖人需解决的三大问题1.詹姆斯回归后的平衡:詹姆斯的控球权分配(上赛季使用率32.5%)与东契奇(本场38.7%)如何兼容,需雷迪克在常规赛前明确战术优先级。
2.内线防守升级:艾顿需提升换防外线的能力,或引入蓝领中锋(如科洛克)分担护框压力。
3.外线稳定性:里夫斯需将三分命中率提升至35%以上,斯玛特需减少强行中距离,增加无球跑动。
这场季前赛收官战,艾顿的高效表现证明了其作为内线支点的价值,但湖人整体战术的混乱与阵容的失衡,让胜利擦肩而过。对于志在争冠的湖人而言,如何将个人能力转化为团队胜利,仍是雷迪克需要解决的核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