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有计战、兵战,有水战、陆战,有阵地战、运动战,有进攻战、防守战。
有两位堪称 “游击战专家” 的人物,却被他们的其他光辉战绩淹没,他们就是关羽和姜维。
这二位以独特的游击战术,在战场上留下了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一)关羽的绝北道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而逃,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曹老板留徐晃守樊城、满宠屯当阳、曹仁镇江陵,三座城池成一条直线。
周瑜负责攻打曹仁镇守的江陵,但是还需要断绝魏国与江陵的联络,切断补给线。
关羽此时肩负起了绝北道的重任,这可是一场极具挑战难度的游击战。
关羽部队规模不大,却要面对曹军多路人马。
他没有选择正面硬刚,而是巧妙利用复杂地形及水军与敌周旋。
而且,关羽还发动人民、豪族,给曹魏的统治制造麻烦。
《三国志·魏书·李通传》记载,李通曾率军解救曹仁,一路上亲自下马拔鹿角开路,却最终因病离世。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记载,徐晃与满宠曾在汉津讨伐关羽。
关羽利用山脉和汉水与敌军相持,但自己本身就是“别动队”,仅起牵制作用,终因兵力过少而撤退。
关键是,东吴打了一年,才终于将皮厚的曹仁从江陵赶走。
(一)姜维的西北袭扰
姜维,这位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在游击战上也有着卓越表现。
大西北地形复杂,地域广阔。
他主要活跃在该一带,针对曹魏展开袭扰战术。
受制于蜀国的支持,姜维在前期每次都只能率领万把人。
姜维深知自身兵力与曹魏相比不够看,正面交锋很难取胜,只能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优势。
姜维也有破坏魏国西北的心思,魏国要恢复,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要么,姜维抽冷子就把西北的资源(特别是人口)抢一点来,为我所用。
我方多一点,敌人就少一点。
公元 247 年,魏国凉州羌胡族人起兵造反并寻求蜀汉接应,姜维率兵迎接。
郭淮分兵拦截,姜维游击佯动吸引郭淮,为羌胡族人的归蜀创造了条件。
后来羌胡族人折返去打武威郡,被郭淮击败。
姜维又率蜀汉虎步军反复攻击郭淮,吸引火力,成功护送不少胡人入蜀。
后期姜维虽然当了大将军,每次可以率领数万大军。
和魏国的西北军区相比,兵力还是远远不足,是否也可以说是“游击战”。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姜维十余次的袭扰战术,不仅让曹魏西北防线始终保持紧张,分散其军事力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蜀汉的二十余年寿命。
总结
关羽的绝北道和姜维的西北袭扰战术,堪称三国时期游击战的经典案例。
他们在各自的战场上,凭借对游击战的精妙运用,为己方阵营争取到了一定的主动权,不愧是三国中的“游击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