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价,让巴西丢掉了已经到嘴的中国大豆订单? 中国如果不买美国大豆,对于其他产大豆的国家来说应该是利好的消息。但巴西似乎要丢掉这个机会。 根据前段时间,也就是2025年早些时候的市场行情,当时巴西运来的大豆报价,比起美国大豆来说,每吨要贵出不少。 这个差价让不少圈内人觉得,巴西供应商这回的算盘可能打得有点冒失了。 咱们国家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大豆,这是明摆着的事。 但需要归需要,怎么买、跟谁买、用什么价钱买,这里头的讲究可就多了。 现在咱们家里的大豆库存还挺充足,而且国内的榨油厂目前的生产也是按部就班,并没有出现要抢着囤货的迹象。 再加上,南美那边新一季的大豆眼看着也快要收获了,市场上的选择并不少。 所以说,在这个时候,巴西大豆如果把价格抬得明显比别人高,咱们国内的采购商自然就得掂量掂量了。 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肯定要讲究个性价比。 这种不太符合常理的高报价,让人不禁想问,巴西方面是基于什么考虑做出的决定呢? 其实,经过这些年的布局,我国在大豆进口这方面,路子已经比以前宽多了。 除了美国和巴西,咱们和阿根廷、乌拉圭,甚至包括俄罗斯等国家的大豆贸易都在稳步推进。 这意味着,咱们的“购物车”里可选的商品很丰富,不至于说离了谁就转不动。 反过来看巴西,它产出的大豆绝大部分都得指望卖到我国市场。 可以说,我国市场是否愿意买单,直接关系到他们那么多大豆农民的收成。 在这种关系下,巴西方面如果想靠着短期的高报价来获取更多利润,恐怕不仅难以如愿,还可能把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给影响了。 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不太划算。 这几年,在国际贸易中用人民币来结算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对于像巴西这样的农产品出口大国来说,如果能在向我国出口大豆时,更多地直接使用人民币来计价和结算,其实对双方都有好处。 一方面,这能帮他们更直接地抓住我国市场的需求,避免因为美元汇率上下波动,或者期货市场那些复杂的溢价计算,导致最终到手的利润缩了水,甚至丢了订单。 另一方面,对于咱们国内的进口企业来说,用本币结算也能省去不少换汇的麻烦和风险,交易起来更顺畅。 这本来是个可以双赢的好办法。 说到底,稳定的大宗商品贸易,光靠一时的高价是维持不住的,它更需要的是靠谱的渠道、合理的价格和便利的结算方式。 眼下巴西大豆面临的这个订单问题,就像一个缩影,反映了国际农产品贸易正在发生的变化。 咱们国家作为最大的买家,采购行为越来越成熟和理性,完全是基于市场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需要来做决定。 而对于各个供应国来说,要想在这个重要的市场上站稳脚跟,恐怕需要拿出更有远见的策略,提供真正有吸引力的贸易条件。 短视的涨价行为,在当今这个选择多元的时代,风险可是越来越大了。、 参考:巴西大豆坐地起价?对华报价疯涨,中国买家集体停购就等两个时机——网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