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回顾
2025年10月14日下午,第63期气候变化大讲堂暨第523期全球变化科学紫荆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波茨坦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约翰·罗克斯特伦(JohanRockström)应邀以“地球健康状况的科学评估”为主题发表演讲,著名气候科学家、清华大学“兴华”讲席教授陈德亮院士出席活动并致辞。本次大讲堂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教授、清华大学地学系刘竹教授共同主持,近2000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线上线下听讲。
约翰·罗克斯特伦作主题报告
约翰·罗克斯特伦指出地球正经历加速变暖,全球变暖速率已从2014年前的每十年0.18摄氏度跃升至近十年的每十年0.26摄氏度。这一加速现象可能是地球韧性下降、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的危险信号。他详细介绍了“行星边界”框架,该框架划定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安全运行空间。目前九个行星边界中已有七个突破了安全空间,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系统、淡水系统、氮磷循环、海洋酸化和化学污染,使地球整体处于具有不确定性的危险状态,偏离孕育人类文明的负反馈调节稳态。
陈德亮发表致辞
李政教授主持大讲堂
约翰·罗克斯特伦认为,突破行星边界可能导致雨林退化、珊瑚礁破坏、洋流关闭等后果,并引发连锁反应。为维护地球健康,未来需开展全球可持续性转型,在淘汰化石燃料、将全球粮食系统从碳源转变为碳汇、扩大二氧化碳清除技术规模、保护陆地与海洋韧性四大领域采取行动。
讲堂现场
演讲结束后,听众围绕行星边界面临的挑战、全球发展权的公平性、行星边界框架的尺度下沉等议题踊跃提问,约翰·罗克斯特伦逐一进行详细解答。最后,陈德亮为约翰·罗克斯特伦颁发大讲堂纪念牌,第六十三期气候变化大讲堂圆满结束。
陈德亮为约翰·罗克斯特伦颁发大讲堂纪念牌
合影留念
_____
撰稿|周一帆
美编|章依格
审核|洪毅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