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玥
随着被动投资的快速发展,机构对兼具被动指数和主动增强优势的指数增强基金的重视程度,正在进一步增强。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全市场被动指数型基金近一年平均回报为31.68%,增强指数型基金同期回报为35.34%,且几乎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跟踪稀有金属、中证2000、半导体、人工智能、中证1000等指数的多只产品近一年回报均在50%以上。
除了业绩之外,从新发基金情况来看,截至10月15日,今年以来有140只左右指数增强新基金成立,相较2024年全年增加1倍以上,等待发行的基金中还有6只指数增强基金。
立足指数力争超额
指数增强基金究竟具有怎样的优势?在机构人士看来,可从产品本身特征和超额收益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指增产品受益于ETF的大发展。近几年ETF比较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它的收益风险特征比较明确。指数增强产品本身立足于指数,具有相对明确的风险收益特征,如果扣除费率之后的产品收益能够跟ETF相竞争,它的发展空间应该是能比肩ETF的。”沪上一位指数增强基金经理告诉上证报记者,目前全市场指数增强产品合计规模仅三四千亿元,向上空间较大。
其次,该基金经理表示,指增产品通过对标指数及主动管理,给了基金经理充分的发挥空间来实现超额收益。“比如市场上有部分产品,虽然名为指数增强,但其成分股多在对标的指数之外,通过行业或者风格的主动配置来实现超额收益;还有部分产品通过量化的方式来寻找有效阿尔法因子实现超额收益”。
量化选股探索新路
除了名为“指数增强基金”的指增产品以外,当前市场上一类被业内人士称为“空气指增”的产品正在走俏。所谓空气指增,是指产品投资决策过程中基于量化模型在全市场范围内进行选股操作,不跟踪任何指数(如同跟踪空气一样)或不受任何指数成分股、行业、市值等方面约束,该类产品通常被划归量化选股基金类别。
以长盛盛丰混合基金为例,该产品锚定聚焦中证A500成分股的弹性分段构建指数化组合,即中证A500成分股中非沪深300的“中小盘行业龙头组合”。具体而言,基金经理将这些股票按照其在A500指数中的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相当于对中证A500指数这个新一代的资产配置大模型进行蒸馏提纯,核心逻辑在于进一步聚焦新兴行业领域中的新质生产力标的,更加聚焦弹性更大的中小企业龙头,以此来跑赢指数收益。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量化投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正在准备发行一只“空气指增”产品:“我们做这只产品的目的,是将量化的超额收益因子功能放到最大。因为当前因子有一定的约束条件,比如成分股、行业、风格等,越约束超额收益越会受损,干脆就不约束它。当然它也可能产生很大的回撤,这类产品我们会发行,但数量不会太多。”
国金证券研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末,全市场共计有277只量化选股型基金,合计管理规模为903.20亿元。这类基金由于不属于标准指数增强范畴,拥有更广泛的投资范围和更高的风格暴露自由度,其业绩往往也展现出更高的弹性。同时,得益于相对宽松的策略环境,基金经理能够根据自身的偏好及特长构建更具差异化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