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在对中国使的招,跟当年整垮日本用的手段一模一样!如今他们计划已完成一大半,只要供应链彻底成型,到时候根本不用动武,就能达成目标。 当年日本在80年代多风光,丰田汽车、索尼电器卖遍全世界,甚至敢喊“买下美国”,结果美国没动一兵一卒,就把它按在地上三十年没起来。 第一步就是拿汇率开刀,1985年拉着几个国家签了《广场协议》,硬逼着日元升值,短短三年就涨了50%。日元一值钱,日本货出口立马贵了不少,1986年汽车出口量直接跌了20%,靠出口吃饭的企业瞬间没了利润。 紧接着美国又盯上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那时候日本的DRAM内存占了全球80%的市场,美国先是诬陷日企偷技术,搞“钓鱼执法”抓把柄,再用“301条款”发起调查,最后逼着日本签半导体协议,不仅限制出口,还强行要求日本市场给外国芯片留20%的份额。 就这么几手下来,日本半导体产业直接垮了,经济也跟着吹起房地产泡沫,泡沫一破就是“失去的30年”,至今都没缓过来。 现在美国对付中国,完全是把当年的剧本翻出来改了改细节。先拿贸易下手,跟当年对日本一样搞关税战,把中国不少出口商品的税提得老高,就是想让中国货卖不动。 更狠的是在高科技领域,学当年打压日本半导体的套路,死磕中国的芯片产业。 美国先是出台新规,把全球的芯片销售分了三六九等,中国直接被归到最严限制的那一类,不光美国企业不能卖先进芯片给中国,连其他国家造的芯片,只要用了美国的技术、软件哪怕是一个小零件,都得经美国同意才能卖给中国。 为了彻底卡断供应,美国还把英特尔、三星在中国的工厂移出了“授权名单”,120天后这些工厂想拿芯片都得申请许可。这跟当年逼日本签半导体协议的路数一模一样,都是先找借口,再用规则把对方的优势产业锁死。 更关键的是重构供应链,这步棋美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比当年对付日本时下手更狠。当年美国只是逼着日本开放市场,现在直接要把中国从全球高端供应链里踢出去。最明显的就是芯片产业,美国砸了几百亿美元搞补贴,逼着台积电把核心产能搬到美国。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的工厂已经投产了,4nm芯片的产能全被苹果、AMD订满了,月产能能到3.4万片,而且已经开始盈利,接下来还要建能生产2nm芯片的新厂,计划把30%的先进产能都放在美国。 美国还拉着日本、韩国搞“芯片四方联盟”,就是要建一个把中国排除在外的芯片小圈子,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全在自己人手里转。 除了芯片,其他关键产业的供应链也在被撬走。美国逼着苹果、耐克这些企业把生产线从中国搬到东南亚或者美国本土,虽然现在还有不少厂子没挪完,但大方向已经定了。 而且美国还学当年对付日本的“长臂管辖”,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企业,只要跟中国做芯片、新能源这些高端产业的生意,就可能被制裁。 比如荷兰的光刻机企业,就算自己国家想卖,只要机器里有美国技术,就不敢卖给中国。这种连坐式的管制,比当年整日本时的手段周密多了。 现在这计划确实已经完成一大半了。芯片方面,美国已经把从设计软件、制造设备到原材料的全链条都封死了,中国想买先进芯片比登天还难。 供应链方面,台积电、三星这些龙头企业都在美国建了核心工厂,“芯片四方联盟”的国家也都开始同步限制技术出口,新的供应链集群已经有了雏形。 当年日本就是因为供应链被美国掌控,才陷入“失去的30年”,现在中国的制造业规模更大,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也更深,要是真被彻底踢出高端供应链,很多产业就得停摆。 美国这招最阴的就是不用动武,靠规则和资本就把对手的根基挖了。当年整日本用了十年左右才见成效,现在对付中国因为有了更成熟的套路,进度更快。 美国“卡脖子”只能逼着中国企业加速独立自主,原来靠买的,现在只能自己搞,虽然过程痛苦,但从长远看反而会更强。 当然,这一切也不是说中国就能高枕无忧。美国的供应链重塑计划确实已经走了一大半,未来高端芯片、核心软件、先进设备这些领域,竞争还会越来越激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