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十副不如生津一味,两味药润透全身阴液,成本才几块钱
好多人一到秋冬就口干舌燥、喉咙发紧,以为是阴虚了,就猛吃阿胶、炖银耳羹,甚至天天喝麦冬水,却越补越腹胀,其实问题不在“补”上,而在“生”!
有些人一说口干、失眠、手脚心热就忙着滋阴,伸出舌头一看,多是舌红少苔、舌面干得发裂,这时候盲目硬补,轻者消化差、肚子胀,重者反而耗得更厉害。
中医里有个说法叫“津枯”,也就是身体不是完全没阴液,而是没法生成新的津液!津枯久了,会导致啥?像口干咽燥、皮肤起皮、便秘、眼睛干涩……全都找上门来。
这时候滋阴就不如生津了。什么是“生津”?说白了,就是把身体生成津液的“开关”打开,让津液自己冒出来!
很多人觉得调阴虚得靠复杂的汤药,其实日常有简单的法子。今天就推荐两味中药材泡水喝,简单却管用。
第一味:玉竹
玉竹能滋阴润燥,还能养胃生津,专门针对口干、咽燥、胃里烧得慌的情况,把身体里“干渴”的地方慢慢润起来,不管是常觉得口干、吃不下饭,还是皮肤干得掉屑,都能用它帮着调。
第二味:芦根
芦根则能清热生津,还能止渴除烦,把体内耗津液的“虚火”降下去,同时引导玉竹的润养之力传到喉咙、胃里这些容易干的地方。
这俩药搭配,既能补水润燥,又能让身体自己生津液,还不会让人腹胀不消化。
那有人可能问,用量咋算啊?不说用量咋用?这个得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加减。另外要注意,生津的药多偏凉润,脾胃虚寒、一吃凉的就拉肚子的人不适合用。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在专业医师的辨证指导下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