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激素 “三仙汤”,真乃大力神汤
至道汇
灵脾、仙茅、仙鹤草三味药组成的一个小方子,国医圣手老中医干祖望先生,戏称“中药小激素”。
临床主要用于扶正补虚,益气提神,此三味药物美价廉,效果很好。我临床上非常喜欢运用,有时还常用其代替人参,效果也不差。
细解“三仙”可以看到,此三味药古今贤达已运用非常娴熟。
(淫羊藿)仙灵脾又称淫羊藿、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等,性温,味辛,入肝、肾经。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本经》记载淫羊藿 “主阴痿绝伤,益气力,强志”。《本草纲目》记载仙灵脾 “益精气 ,坚筋骨 ,补腰膝 ,强心力”。现代人认为仙灵脾有益气安神之效。福建地区民间习俗遇劳累过度,体倦乏力,常自购仙灵脾100~200克,或加墨鱼,煎调红酒服,服后体力多能恢复。
(仙茅)
仙茅,始载于《海药本草》,其叶似茅,根状茎久服益精补髓,增添精神,故有仙茅之称,别名:山党参(福建),仙茅参(云南),海南参(海南),黄茅参等。性温,味甘、辛。入肾肝二经。有补肾阳、强筋骨、祛湿寒、明目、益精止血、解毒消肿之能。
治神经衰弱、肾虚阳痿、遗精、脾虚食少、步行无力、大便稀溏、老人失溺、腰膝冷痛、妇女更年期高血压、慢性肾炎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
《开宝本草》称其“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虚弱。男子益阳道,久服通神强记,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明目。”
《海药本草》说它“治一切风气,补暖腰脚,清安五脏,久服轻身益颜色,治丈夫五劳七伤,明耳目,填骨髓。”
《日华子本草》谓其“能开胃消食,下气,益房事不倦。”
《生草药性备要》记载仙茅“用沙糖藏好,早辰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本草正义》认为“仙茅是补阳温肾之专药,亦兼能祛除寒痹,与巴戟天、仙灵脾相类”。
据《图经本草》记载:“五代唐筠州刺史王颜著《续传信方》,因国书编录西域婆罗门僧服仙茅方,当时盛行,云主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宣而复补。云十手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表其功力也。本西域道人所传。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明皇服之有效,当时禁方不传。天宝之乱,方中流散,上都僧不空三藏始得此方,传于司徒李勉,尚书路嗣恭,给事齐杭,仆射张建封服之,皆得力。”还说:“呼为婆罗门参,言其功补如人参。”这些记载都表明,仙茅有着很好的滋补强壮作用。
仙茅为石蒜科,属植物仙茅的干燥根,别名:一支笔、笔筒消、山棕、地棕根、千年棕、独足仙丝茅、茅参、独茅、婆罗门参、芭爪子、蟠龙草、黄茅参。
性温,味甘、辛。入肾肝二经。无大毒有小毒。有补肾阳、强筋骨、祛湿寒、明目、益精止血、解毒消肿之能,宜男用。
治神经衰弱、肾虚阳痿、遗精、脾虚食少、步行无力、大便稀溏、老人失溺、腰膝冷痛、妇女更年期高血压、慢性肾炎。
鲜根捣烂外敷,治无名肿毒。
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仙茅一般药用根,初春、秋末采集,去苗和须根,洗净晒干,切段,蒸熟备用。
(仙鹤草)
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性味苦涩而平,功能主要是收敛止血,通常广泛应用于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身体各部分出血之症,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单用或配伍应用。
另外,仙鹤草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强壮扶正补虚,在辨治脱力劳伤、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气虚自汗、心悸怔忡等症中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正如干祖望所说:“凡人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疲劳怠惰或重劳动之后的困乏等,土语称‘脱力’。
于是到药铺里抓一包脱力草(不计分量的)加赤砂(即红糖,也不拘多少),浓煎两次,服用,一般轻者1~2服,重者3~4服,必能恢复精神。”现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在其编著的《现代实用中药》中概括仙鹤草的功能“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
现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在其编著的《现代实用中药》中概括仙鹤草的功能“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现代实用中药》介绍治脱力劳伤的经验方:用仙鹤草一两,红枣十个,水煎,一日数回分服。
国医大师朱良春亦善用仙鹤草的扶正补虚功能,单用本品“治疗气血虚弱之眩晕,有一定效果”;还常以“仙鹤草配黄芪、大枣,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非常重视仙鹤草的“强心作用”,认为,“此为新发现,为过去文献所未载。”
四川省名中医余国俊在应用柴胡桂枝汤时因虑方中人参壅补,“改用仙鹤草30g~50g,效验即彰”,谓“此药扶正力宏而不留邪,绝无西药激素的不良反应。”
笔者临证中也经常以仙鹤草的扶正补虚之功,在经方中灵活配伍应用,收效良好。
一是在辨治汗证时,不论是自汗还是盗汗,皆在对证方药中配伍仙鹤草30g~45g,考虑汗证多责之于虚,而仙鹤草一则有强壮补虚之功,可补益脱劳虚损;二则有收敛止血之功,古人云“血汗同源”,能止血,就可敛汗,用之疗效甚好。
二是外感邪入少阳,或太阳少阳合病,如患者有发热、咳嗽等症,在应用小柴胡汤或柴胡桂枝汤时,常将方中的人参易为仙鹤草30g左右,疗效甚好,且仙鹤草入肺经,对咳嗽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因能治咳血,亦能止咳。
三是在辨治心悸怔忡伴乏力时,也常在对证方药中加用仙鹤草30g~60g,既能补益气血,还能活血养心,每获较好的疗效,正如朱良春所说,“仙鹤草能行血止血,止血中寓宣通。”
笔者临证体会,仙鹤草的应用是比较安全的,但成人最大量不宜超过60g。
综述上三味药的功效可以看到,其共同之处都具有扶正补虚,益气安神的作用,干祖望老中医将其叠加复用,使其作用更加强大迅速,直逼西医激素,且无西医激素之副作用,高也,伟也。根据其作用,我在临床上常用其治疗心脏病,脾胃病,肺心病,慢性咳嗽,腹泻肠炎,体困疲乏,精神萎靡(西医称的亚健康状态),等一系列中医称为气虚之证。我曾治一企业主管,男性,40来岁,找我诉说,最近整日乏困,无精打彩,干啥都提不起精神,到医院捡查,各种指标都正常,也无什么实质性疾病,心中甚为烦恼,来找中医看看。但坚称不想喝苦药,我说好办,你这是西医称的亚健康状态,中医的气虚证,我不让你喝苦药,给你补点天然激素,每天用点大力神饮料。其一听,乐了。说好啊,赶紧开。我顺手写下:仙灵脾30g仙矛10g仙鹤草50g冰糖50g大枣10个。一付药煎三杯,连服一周。复诊告曰,自从喝了你配的大力神饮料,现在好多了,人不累了,也有精神了。我呵呵一笑,希望你以后经常喝我的“大力神”。
再举一例。曾治一中年男性患者,胸闷,气短,常心慌怔忡,疲乏无力,上楼没劲,腿沉如灌铅,饮食一般,二便基本正常,脉浮濡无力,舌淡苔白,西医诊为冠心病,称供血不足,中医辨为心气不足,血不养心。处方:仙灵脾50g、仙矛10g、仙鹤草100g桂枝30g甘草30g当归30g熟地50g大枣15个。三付,水煎服,日三次。二诊,告之,上述症状已减轻,大有好转。效不更方,续服10剂,诸症消失。
我在临床上治此类病,一般不用黄芪、人参之类,主要是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节约药费,其次也是用的顺手,感觉效果很好。我还喜欢用此三味药代替名种方中的人参药,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同道不妨一试。
摘录案例:
朱某,男,27岁,本镇人,2014年6月8日诊。
主诉:身倦乏力半月余。
患者半月前出现困倦乏力,肢软思睡,食欲二便正常,在镇医院服中西药及输液无效,特来就诊。
刻诊:患者体肥胖,舌、脉正常。
诊断:疲劳综合征。方选葛根汤合三仙汤。
粉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5g,生姜15g,大枣10枚,五味子30g,仙茅10g,仙灵脾15g,仙鹤草100g,石菖蒲12g,红参10g,黄芪60g,茯苓60g。3剂,水煎服。
二诊:上药服完,困倦思睡乏力感消失,干活已不累,请求再服3剂以防复发。原方继服3剂而愈。
按语:本患素体肥胖,乃脾虚失运,痰湿内生。脾主四肢肌肉,脾虚肌肉失养,痰湿阻滞清阳,故现本证。方用参、芪、茯苓益气健脾化痰,以助运化;日本人大冢敬节在《汉方诊疗30年》中说:“葛根汤能提神”,故用葛根汤提神治疲劳;仙茅、仙灵脾、仙鹤草合称“三仙汤”,老中医干祖望戏称为“中药小激素”,能扶正补虚,益气安神;加五味子、石菖蒲醒神健脑,药仅6剂而疲劳得痊。笔者曾多次用葛根汤合三仙汤加减化裁治疗疲劳综合征,屡用屡效。故本方可作为醒神治疲劳的专方使用。
据《现代快报》报道,干老80多岁时,他能大气不喘地爬16层楼去病房查房,也能连续不断地站着作3小时学术报告,声音宏亮。99岁时,仍然思路敏捷,视物清楚,还看报写文章。冒昧地问一句,您能爬6层楼不喘气吗?如果不能,那您基本就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国十亿人需要三仙汤。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城市蓝皮书》指出,我国现有人口13.75亿,超过75%的人亚健康,也就是10.31亿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主要集中在35岁至65岁之间,如果在35岁后,不重视这个问题,那65岁后,将无可避免地被病痛折。如果想要免于病痛,可以服用干老的一碗三仙汤,这碗汤是干老行医60年的心血结晶,像国宝一样珍贵,今天分享给大家。
三仙汤组成
药材:仙灵脾30克、仙矛10克、仙鹤草50克,
以及冰糖50克、大枣10个,
服法:一副药煎三杯,连服一周。
功效:堪称“大力神”,可改善气虚之证。
有了亚健康,就喝三仙汤
即别无它病,整日头昏脑胀,疲乏无力时,常用老中医干祖望之方,中医小激素。
组方:仙鹤草50g 仙灵脾30g 仙矛10g,加上五味子和大枣。
既好喝又实用,一般3-5天就可以改善状况,效果很好,胜过西洋参片和人参,还不上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