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太阳]1985年,80岁的许世友上将来到济南,他想去祭奠济南战役中牺牲的华野九

[太阳]1985年,80岁的许世友上将来到济南,他想去祭奠济南战役中牺牲的华野九纵烈士,可这次,却成为了他终身的遗憾。 (参考资料:2023-03-23 大众网——孙景隆,济南战役中的第一位插旗手) 在济南战役纪念馆里,有18张不起眼的染血旧纸币,静静躺在展柜中,它们不是普通的钱,更像是一把尘封的钥匙,一旦转动,就能开启一段跨越了近七十年的追寻,一个关于回家与铭记的漫长故事,这把钥匙,最终解开了一位名叫孙景隆的烈士和他家人的生死离别。 这18张纸币,每一张面额仅一角,是渤海银行发行的北海币。它们来自一个简陋的布包,包里还有一份决心书,对它的主人孙景隆来说,这18角钱,是他攒了18个月的全部津贴,一分没花,准备当党费交给组织。 1948年9月16日,作为爆破手的他在攻打济南城防枢纽气象台时,倒在了冲锋路上,弥留之际,他把布包交给指导员彭超,只说了一句:“这是我的党费。” 多年以后,人们查阅1983年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明书才确认,孙景隆牺牲时已经31岁,并非大家记忆中的18岁,但这丝毫不影响这18角钱所承载的信仰重量,那是一个普通士兵最朴素也最坚定的赤诚。 这个沉甸甸的布包,成了指导员彭超一生的执念,几十年来,他始终保管着这份最后的托付,不停委托战友和后人,一定要找到孙景隆的家,这份个人承诺,在1985年升华为更深沉的集体责任。 那一年,原华野9纵司令许世友途经济南,当得知包括孙景隆在内的一千四百多名9纵烈士墓地不明时,他拒绝下车祭拜,抱憾终生,将军的遗愿,让寻找烈士墓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原济南军区政委迟浩田的协调下,一支寻墓小组迅速成立,由原27军军史办主任张克勤带队,他们花了两个月,几乎跑遍了济南周边的每一寸土地,排查了1700多个烈士墓。 最终,线索指向了历城区孙村镇的西徐马村,那里曾是华野9纵的后方医院,孙景隆和其他45位战友的骸骨,就在那里被找到了。 然而,找到墓不等于找到家,真正的困难,卡在了一个字上,由于妻子徐珍芳不识字,加上辗转记录中的笔误,“孙景隆”在不同的档案里变成了“孙京龙”或“孙景龙”,一字之差,让家人几十年的寻找如石沉大海。 与此同时,历史的细节也在等待澄清,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以为是通讯员宋炳科第一个将红旗插上了气象台,直到2009年,彭超在《铁军》杂志发表文章,才将真相公之于众:孙景隆,是接到命令后第一个冲上去的插旗英雄。 转机出现在2017年,济南红色收藏家颜栋华受张克勤委托,去为烈士扫墓,这件事被媒体报道,远在山东烟台老家的孙景隆嫡孙孙富强,敏锐地捕捉到了报道中的线索,经过与张克勤的联系核实,一段被隔断了69年的血脉亲情,终于要被重新连上了。 那年4月8日,孙景隆的儿子和孙子孙富强一行人赶到济南,在纪念馆展柜前,他们凝视着那18张染血的纸币,那是父亲与祖父留给世界最后的痕迹。 随后,在英雄山烈士陵园,面对1987年就已迁葬于此的亲人墓碑,一家人长跪不起,压抑了近七十年的思念化作了无声的泪水。 18张北海币,就这样完成了一场漫长的旅行,它从一名战士滚烫的胸膛,到一个指导员沉重的心头,再走进展馆,最终抵达了家人的记忆深处,它告诉我们,承诺不会被遗忘,英雄终将回家。 如今,在解放阁东侧的烈士墙上,孙景隆的名字清晰地镌刻在那里,拥有了永恒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