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减福利:俄罗斯以全民代价支撑长期战争开销 来源:心灵暴风雨 2025年秋,俄罗斯财政部提交的三年期预算草案与一系列经济政策调整,正式揭开了战争成本向全民分摊的序幕。从2026年1月起,增值税上调、能源价格飙升与福利开支缩减将同步落地,这场被外界称为"战时经济重组"的举措,直白地展现出俄罗斯为维系长期战争所付出的民生代价。 此次政策调整中,增值税上调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俄罗斯将从2026年开始,把现行20%的增值税税率提升至22%,这一两个百分点的变动看似微小,却将直接转化为每个家庭的刚性支出——经测算,普通家庭每年因此增加的负担约达4.5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3950元)。更令人承压的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联动上涨:天然气价格提前上调9.4%,电费上涨10.9%,输电费用涨幅高达14.3%,水费与污水处理费也分别攀升9%和9.5%。以莫斯科郊区一个使用燃气供暖的100平米家庭为例,仅燃气年支出就将增至6.7万卢布(约合人民币5800元),叠加增值税影响,全年新增支出总计约8.2万卢布(约合人民币7100元),这对年收入60万卢布左右的普通工薪家庭而言,意味着12%-15%的可支配收入被直接挤占。 在增税的同时,民生福利领域的缩减同步进行。2025年联邦预算草案显示,国防支出已占据总预算的40%,创下苏联解体以来的历史新高,而教育拨款较上年减少12%,社会保障支出削减6.5%,卫生支出连续两年维持在疫情后的削减基准之下。这种资源配置的剧烈倾斜,正转化为民众可感知的生活变化:药品短缺现象加剧,养老金购买力因卢布贬值而缩水,公共服务设施维护延迟,曾经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在"军事优先"的逻辑下持续承压。 俄罗斯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本质上是财政危机迫近的必然选择。作为经济命脉的能源出口遭遇双重打击:G7与欧盟的第19轮制裁将118艘俄油轮列入黑名单,美国下调原油限价至47.6美元/桶,同时乌克兰无人机对炼油厂的精准打击导致俄炼油产能受损超40%,汽油产量下降18%,俄罗斯甚至从成品油出口国沦为进口国。2025年前九个月,俄罗斯资源出口收入同比锐减21%,9月单月降幅更是扩大至25%。在动用主权财富基金、发行国债、强制央行出资等缓冲手段几近耗尽后,向民众加税成为填补财政缺口的最后选项。 政策落地的现实影响已开始显现。伏尔加河沿岸地区加油站实施限购,黑市汽油价格飙升至每升150卢布(约合人民币13元),部分家庭不得不私藏汽油应对供应中断。列瓦达中心8月民调显示,支持继续战争的比例首次跌破60%,认为"战争拖累经济发展"的民意比例升至46%,中产群体移民潮持续扩大,近80万人迁往海外,进一步削弱了税基与劳动力供给。尽管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声称"民众愿意共度难关",但物价攀升与收入缩水的反差,已让越来越多俄罗斯人意识到自己正成为战争的实际买单者。 从"越打越有钱"的宣传幻象到全民分摊战争成本的现实,俄罗斯的经济转向折射出长期战争的沉重代价。当40%的国家预算流向战场,当税收与通胀成为维系战争机器的燃料,这场以民生为代价的资源倾斜,不仅重塑着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更在悄然改变着社会生态。随着2026年政策生效期的临近,战争成本的分摊将愈发深刻地嵌入普通民众的生活,而这张"战争账单"的最终厚度,至今仍未可知。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