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的软组织感染疾病,每100万人中发病30-50例,致死率25%-35%,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达50%-75%。它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和吸毒人员,病原体包括A组链球菌、创伤弧菌等耐药菌,诊治难度很大。 为解决临床实践中的争议,由烧伤、骨科、急诊等12个学科107位专家,依据GRADE系统完成注册,经两轮会议探讨形成了成人坏死性筋膜炎诊治专家共识,包含15条强推荐和5条弱推荐,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规范参考。 早期诊断是关键,患者常表现为疼痛与体征不对等,即疼痛剧烈但外观不明显。中期会出现张力性水泡、皮肤麻木、坏死边界扩大等症状,晚期则有血清大泡、捻发音、恶臭渗出,病情迅速恶化。 手指实验是快速确诊的重要方法,在局麻下做2cm切口深入深筋膜,手指伸入后无出血且能钝性分离,流出洗肉水样稀释脓液即为阳性,敏感度超90%,可立即启动手术通道。 LRINEC评分≥6分时,阳性诊断预测值超92%,CT可快速筛查脂肪条及小气泡,床旁超声发现≥2mm深筋膜积液确诊率72%,MRI对多隔室感染敏感度近100%。 治疗需强调24小时内清创,可降低9倍死亡风险,清创要"快、简、狠",纵向切开至出血边缘,用亚甲蓝标记死腔。抗菌方案采用三联覆盖,如万古加美罗培南加克林霉素,明确病原体后24-48小时内降阶梯治疗,疗程一般7-10天,脓毒症休克可延至14天。 若感染迅速扩散出现出血性大疱、LRINEC评分≥8分或伴菌血症时需截肢,同时要遵循保睾、保肛、保尿道三原则,降低70%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