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真是打脸!   当地时间10月7日,德国选择党主席爱丽丝·魏德尔在联邦议院里放了

真是打脸!   当地时间10月7日,德国选择党主席爱丽丝·魏德尔在联邦议院里放了句狠话:“既然默茨总理这么想推动打仗,那他不如干脆去乌克兰当兵,自己扛着枪上前线试试。”   她还没完,接着说所有支持乌克兰的议员都该学这个样,用真行动来证明自己嘴里的“正义立场”。   这话一落地,议会直接成了火药桶,本来就吵得四分五裂的德国政坛,这下更成了全欧洲都盯着的舆论焦点。   魏德尔这事儿绝不是脑子一热瞎嚷嚷,她本身就是德国极右翼政党的头头,平时就总把“反战”“反移民”挂在嘴边当招牌。   之前她就没少骂德国政府给乌克兰送军援,说那是“拿老百姓交的税给美国当炮灰”。   可默茨带领的联盟党政府偏偏跟她对着干,是乌克兰实打实的支持者——今年德国已经给乌克兰划了70亿欧元的军援,连IRIS-T防空系统、侦察无人机这种技术含量高的武器都送过去了。   这种政策上的死对头关系,让魏德尔正好抓着机会开火。   更深的原因得看德国国内的政治风向变了。2025年9月北威州搞地方选举的时候,德国选择党的支持率一下冲到15%,比五年前翻了一倍还多。   民调机构INSA的数据更显眼,现在选择党和联盟党的支持率都卡在25%,打了个平手,选择党也成了德国第二大党。   在这种情况下,魏德尔想靠说点激进的话拉选票,尤其是拉拢东部那些对现状不满的选民。要知道德国东部选民本来就没那么支持乌克兰战争,跟西部差远了,差不多77%的东部人都想靠谈判把冲突了结了。   默茨这“主战”的标签也不是一天两天贴上去的。他是基民盟的主席,老早就主张要给乌克兰更多军事支持。   2024年12月他去基辅访问,当着人就说要“取消乌军使用德国武器打俄罗斯本土的限制”,还表态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   今年5月更出格,居然说要“取消给乌克兰武器的射程限制”,后来虽说圆回来是“口误”,可还是把俄罗斯惹得特别不高兴。   他这立场跟他的政治背景脱不了关系。默茨以前当过“大西洋之桥”协会的主席,一直想让德国和美国走得更近。   在他看来,乌克兰能不能撑住直接关系到欧洲的安全框架,要是俄罗斯在乌克兰赢了,北约东边的那些国家就得直接面临威胁。   另外,默茨所在的联盟党,历来就跟军工企业走得近,给乌克兰送武器,国内相关产业也能跟着沾光,这也是他考虑政策时的一个重要心思。   魏德尔这话一出口,联邦议院立马炸了锅。基民盟的议员诺贝特·勒特根第一个跳出来怼她,说这就是“极右翼的政治表演”,还指责魏德尔“拿哗众取宠那套来躲着正经的政策辩论”。   社民党的议员也没客气,说她这是“把社会共识撕得稀碎”,还强调“德国的安全利益跟乌克兰能不能自由,根本就是绑在一块儿的”。   左翼党和莎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虽说跟选择党的立场不一样,可也看不惯默茨政府的军事政策,照样提了反对意见。   左翼党主席扬·范·阿肯觉得,不该一直送军援,应该靠联合国维和部队来解决冲突。瓦根克内希特更直接,说现在这政策就是“瞎搞军备竞赛”,只会让冲突拖得更久。   这种分歧不光在议会吵,德国老百姓也都在议论。有个民调显示,48%的德国人反对往乌克兰派地面部队,支持的才29%。   经济也是个大问题:德国经济部出的报告说,2025年德国经济增长率才0.2%,能源成本高得吓人,美国又搞关税,企业早就扛不住了,要是再增加军援,老百姓的不满肯定更厉害。   魏德尔这话其实把德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难言之隐全捅出来了。   一方面,德国是欧盟的核心国家,得帮着维持西方阵营的团结,要是缩回去,肯定会被骂“背叛盟友”;可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压力大,老百姓又反战,政府只能小心翼翼地掂量。   默茨政府的政策就透着这种矛盾——虽说还在给乌克兰送军援,可已经不怎么公开说武器交付的细节了,想靠这种“模糊打法”减少点政治风险。   更长远的麻烦是欧洲安全框架得重新搭。默茨想搞“欧洲自己的防务体系”,可这想法跟美国说了算的北约体系根本合不来。   德国选择党更直接,居然提出要搞“脱欧公投”,还呼吁跟俄罗斯重新搞能源合作。这两种路子对着干,以后德国外交往哪走,肯定会受大影响。   现在德国老百姓更偏向中间路线。有调查显示,62%的人支持“少送点军援,同时搞外交谈判”的双轨办法,只有12%的人同意全面军事介入。   2026年联邦议院选举眼看着就要到了,默茨政府要是敢搞激进政策,肯定会被对手抓着把柄攻击,所以这种民意说不定能让他们调整下政策。   这事儿也把欧洲在安全问题上的软肋露出来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之前提议搞个“欧洲维和部队”派到乌克兰,可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直接反对,说“欧盟在军事上根本没这个权限”。   这种互相拆台的情况,让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又慢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