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球领先的旅游数据平台OAG发布的“2025年全球航空枢纽连通度报告”,中国机场再度无缘进入全球航空枢纽十强,排名最高的上海浦东机场位列全球第19位,而2024年,浦东机场还是全球第17位,2023年时位列第32位,排名不高,且起伏不定。 被寄予厚望的中国香港机场,这几年来也只排在20-40名的区间。结合多次缺席全球最繁忙空中航线的现况,以浦东机场、白云机场、大兴机场等为代表的中国知名机场,或许应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 国际连通性,中国机场数据不佳 全球航空枢纽连接度的高低,意味着相关机场的国际连通性,以及提供的转机与服务目的地比例。 在这个榜单上,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已经连续多年排名榜首,在航班份额、连接量、目的地等指标上呈绝对领先的优势。 前十序列里也是以欧美知名机场居多,亚洲机场以日本羽田机场、韩国仁川机场和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上榜较多,中国机场一直未能进入前十。 对于机场、航司和所在城市或地区而言,国际航线的“含金量”显著高于国内航线,于是近年来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各地为国际航线、航班的开通激烈竞争,而中国机场的国际连接度迟迟没有实现预期的提高。 全球民航产业复苏,我国民航产业也逐渐恢复,但国际市场的恢复进度不如国内市场。尽管如此,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城市机场的国际运力已超过2019年的水平,国际航线的份额也有较为明显的变化,比如北美的部分份额阶段性转向欧洲、中东、澳洲和非洲等区域。上海、北京开通了更多的亚洲航线,北京、广州增设了更多的欧洲航线,广州的中东航线有所增加。 全球最繁忙机场,仍有广州白云、上海浦东和香港机场 虽然国际航线与航班的业绩未达预期,但广州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和香港机场依然凭借国内业务跻身2024年的全球最繁忙十大机场与十大国际机场。 其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座五跑道机场,也是中国第二座拥有五跑道的广州白云机场,以超过4800万个座位排名第一,上海浦东机场则是排名运力增长幅度第一,上海仍是国际交流的桥头堡。 值得注意的是,低成本航空正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里拥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尤其是亚太地区的知名机场,香港机场表现尤为出色。近期香港宣布将扩大豁免缴付飞机乘客离境税的涵盖范围,此举被认为有助于吸引更多旅客选择香港作为中转站。 泰国的曼谷新机场(素万那普机场)甚至以115家航司,高于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的105家,成为全球拥有航司最多的机场,其主打的“开放”和“机票便宜”功不可没。 全球航空市场的供需主导权之争,中国机场不容有失 全球最强航空枢纽之争,实质上是全球航空市场供需主导权的竞争,从客流量来看,中国的头部机场并不输于排名靠前的海外知名机场,但国际连通性上涉及的因素较多,短时间内可能难以有颠覆性的改进。 在被高铁大量分流国内客源的情况下,面对国际连通性和盈利等核心问题,中国机场和航司目前确实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摆脱“有规模、高客流、低效率、低连接、难盈利”的现况。 大多数的中国机场已经轻松赢下了硬件设施方面的竞赛,现在需要发力进行航线网络,特别是国际航线的拓展与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