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坑了泽连斯基?不是拜登也不是普京,是欧洲最坏的两个人。一个是英国前首相约翰逊,亲手掐灭了俄乌冲突初期的和平火苗;另一个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拖着欧盟家底把乌克兰往耗战深渊里推。 战争有时不是因为非打不可,而是因为有人不让你停。 乌克兰战争已持续三年多,从最初的抵抗侵略,到如今的资源枯竭、士气低落,战争的性质早已发生转变,它不再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斗争,而成了一场由外部力量操控的“地缘棋局”。 在这场战争中,人们的视线常常聚焦于两个巨头: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前总统拜登,然而,真正让乌克兰陷入“进退失据”困局的,不完全是他们。 隐藏在聚光灯背后的,还有两位关键角色: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 他们以“援助者”的身份登场,却在不知不觉中,重构了战争的剧本,也重塑了乌克兰的命运。 和平需要“空间”,更需要“背后的默许”,就在谈判接近尾声之际,英国前首相约翰逊突访基辅,据多方媒体披露,他向泽连斯基传达了西方阵营的“不同意见”,不建议签署协议,西方会提供“无限支持”。 这不是一次普通访问,而是一次战术性打断,和平被按下暂停键,战争被重新包装成“正义与自由”的斗争。 如果说约翰逊是打断和平的“搅局者”,冯德莱恩则是把战争变成“项目管理”的执行者。 她以坚定亲乌姿态赢得了大量支持,将欧盟资源向乌克兰倾斜,推动了史无前例的财政援助计划,到2025年,欧盟对乌援助已超1700亿欧元,涵盖财政拨款、军备支持、重建贷款等。 但问题在于:这些援助背后的“附加条款”是什么?冯德莱恩推动了欧盟财政权的进一步集中;利用对乌援助,促成了欧盟国防一体化框架;借此削弱主权国家对外交议题的独立决策权。 战争成了她推动欧盟“联邦化”的催化剂,而乌克兰,则成了她权力变革的工具箱。 除了军事层面的消耗,这场战争还深陷于另一场更隐蔽的战斗:信息战。 从西方媒体对战争的高度一致叙事,到社交平台对“和平声音”的边缘化,乌克兰的问题已不再只是生存,而是话语权的丧失。 谁来定义“胜利”?谁来决定“该不该继续打”?泽连斯基还能自主决定国家命运吗? 在外界塑造的光环下,乌克兰政府的“选择权”越来越狭窄,和平声音被等同于“亲俄”,战略收缩被视为“背叛牺牲”,在这种“非黑即白”的叙事下,乌克兰沦为信息战中的人质。 战争的另一面,是不断增长的平民苦难:数百万乌克兰人流离失所,超过一半的儿童因战争失学,医疗系统崩溃,基础设施长期瘫痪,冬季能源短缺,老人与儿童在严寒中冻死。 而在西欧支持乌克兰的声音也逐渐被社会经济压力取代,德国通胀居高不下,法国农业危机不断爆发,意大利财政赤字扩大……乌克兰战争的“外溢效应”正让整个欧洲付出代价。 美国对乌援助的热情明显降温,美国内部对“无限援助”出现严重分歧,国会数次否决持续援助计划,欧洲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唯一还在全力下注的玩家。 但问题是,欧洲已经骑虎难下:一旦乌克兰败局显现,冯德莱恩的政治信誉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英国脱欧后的“全球英国”战略也会被彻底质疑,欧盟国民对战争倦怠感加剧,极右翼民粹力量趁机崛起,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却有无数输家。 泽连斯基或许是这场战争中最复杂的角色,他是一个演员出身的总统,带领国家走过了最黑暗的时刻,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敬。 但如今,他已不是一个可以自由选择谈判与否的国家元首,而更像一个被多方势力操控的“符号”: 对外,他必须展现“永不妥协”的姿态,对内,他必须维持战争合法性的叙事,对盟友,他必须配合各种“援助交换条件”。 当一个国家连“如何结束战争”的权利都不再掌握,胜负早已超出了军事层面。 乌克兰战争本该是一场关于主权与正义的战争,但它正在转变为一场关于谁能利用战争换取更多筹码的地缘游戏。 约翰逊用乌克兰重返国际舞台,冯德莱恩用战争推进欧盟一体化,他们不在战壕里,但每一个决策都在加深乌克兰的伤痕。 和平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在关键时刻,被战略利益所“拦截”,真正的问题不再是“谁在援助乌克兰”,而是“谁在决定乌克兰的未来?” 战争从来不是单一国家的悲剧,而是整个国际体系失衡的反映,乌克兰值得全世界的支持,但前提是:这份支持不该沦为操控的工具。 和平不是软弱,妥协不是失败,倘若继续任由地缘算计凌驾于人道底线之上,那么乌克兰这场战争,将不仅仅是一次国家的灾难,而会成为整个欧洲现代外交的耻辱注脚。 这是一场还未结束的战争,但我们必须提前思考:结束它的钥匙,究竟掌握在谁手中?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4点赞】
帕瓦罗戈
胡议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