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土匪黑七提出要与红军单挑,何子友去迎战,她对黑七说:“比武如果我赢了,红军自由通过。”,黑七一看是个黄毛丫头,不屑地说:“没问题”,他不知道的是,这何子友可不是一般的“黄毛丫头”。 1935年川北山道上,土匪黑七盯着穿红军军装的何子友,把鬼头刀往地上一插:“赢了让你们过,输了留下所有枪!” 他见对方是个瘦小女子,挥拳就砸,却没料到何子友左脚轻点地面,身子像柳丝般避开,右掌顺着他手臂滑下,指尖在他肘弯“曲池穴”轻轻一按。 黑七只觉整条胳膊突然发麻,刚想抽手,何子友已绕到他身后,左膝顶住他后腰,右掌切在他后颈“大椎穴”上。 黑七闷哼一声栽倒,被手下扶起来时,才看见何子友掌心的老茧——那是十年练武磨出来的印记,比他的刀疤还硬。 这双手早年间在四川苍溪“景武拳房”就练过硬功。 1923年,十二岁的何子友为给父亲治病,去拳房当杂工,每天天不亮就擦石锁、扫武场。 总教习李德源是武当太和门传人,发现这丫头看一遍就能记住拳招,还能在柴房里对着柱子比划“排五毒殛手”的发力要领。 有次师兄弟们练“铁砂掌”,何子友偷偷用布包着沙子练,被李德源撞见,非但没骂她,反而递来浸过药酒的沙袋:“练这个,不伤手。” 此后六年,她跟着李德源扎马步、练点穴,掌能劈裂青砖,指能戳进木柱,连拳房里最壮的师兄弟,都接不住她三招。 1933年父亲被反动派杀害后,何子友揣着师傅给的路费找到红军。 参军后她发现女战士们怕近身格斗,就把“排五毒殛手”拆成“卸力”“点穴”“搏杀”三招,手把手教大家:“遇到敌人先卸力,再点他膝弯,保管他站不稳。” 1936年西路军西征,她带着十多个女战士掩护伤员,遭遇马家军骑兵。 马匪举着马刀冲过来,何子友让战士们躲在岩石后,自己攥着短刀迎上去。一匹马冲近时,她突然矮身,左手抓住马缰绳,右手刀划向马腿。 战马受惊直立,骑手摔下来,她趁机夺过马刀,大喊“跟我冲”,吓得其余马匪掉头就跑——这一战后,女战士们都喊她“何教头”。 1949年上海解放,何子友接管了三家纺织厂。当时工厂里设备老旧,工人积极性不高,她每天泡在车间,跟老工人一起修机器,还把自己的抚恤金拿出来给困难工人发补助。 有次机器出故障,她爬进机器底下检修,出来时满脸油污,工人都说“何厂长比我们还能吃苦”。 1955年军队改革,她主动申请退役,说“给年轻同志让位置”,此后在家带孩子,从没跟人提过当年的战功。 孩子们只知道母亲会武术,小时候看见她在院子里扎马步,还会凑过去学,却不知道母亲的掌法,曾在战场上救过战友的命。 2013年何子友百岁寿辰,南少林传人胡振国登门拜访,想请教武当太和门的点穴功夫。老人没推辞,起身摆出起手式,左掌虚护胸前,右掌前伸。 胡振国刚要出拳,就见何子友掌风一变,指尖已到他腕间,却在“阳溪穴”前停住,没伤到他分毫。胡振国惊叹:“前辈这控制力,我望尘莫及。” 老人笑着说:“功夫不是用来伤人的,是用来护人的。” 2016年何子友安详离世,临终前她把珍藏的武当拳谱交给儿子,嘱咐他:“要是有人想学真功夫,就把拳谱给他们,别让好东西失传。” 如今这本拳谱被收藏在军事博物馆,旁边放着她当年用过的短刀和教战士们练武的石锁。来参观的人总会停下脚步,听讲解员说起那个用掌法守护信念的女红军。 她的功夫早已融入岁月,可那份“护人”的初心,却像她当年的掌风,永远有力,永远温暖。 信源:搜狐资讯——周子昆大婚,许世友笑称“胆真大敢娶她”,发现新娘瞪眼赶紧闭嘴
1935年,土匪黑七提出要与红军单挑,何子友去迎战,她对黑七说:“比武如果我赢了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0-06 21:45:14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