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内蒙一女子自家商店被盗,女子通过足迹跟踪到盗贼,该女子被破格聘请到一公安局上班,华人社探李昌钰还想拜她为师。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央视《挑战不可能》的演播厅里,华人神探李昌钰看着台上的董艳珍,半开玩笑地说想拜她为师,这位让国际刑侦专家折服的女人,17年前还只是内蒙古矿区一家小卖部的老板娘,改变她命运的,是1998年的那场失窃案。 那年开业不到一个月,董艳珍的小卖部就被光顾了,清晨推开店门,撬开的锁、凌乱的货架、少了十几条香烟和几百块钱,换作别人早就直接报警,她却蹲在地上观察了两个小时。 墙角有一串清晰的脚印,42码,步距显示这人进店时很紧张,她顺着痕迹一路追踪,最后在村里一户人家门前蹲守,傍晚时分,一个男人出来,手里正拿着她店里的烟。 矿区派出所的民警跟着她去抓人时都有些意外,一个开小卖部的女人,怎么会有这本事?直到他们从董艳珍口中听说了她爷爷董世玉的名字。 这位老人在当地是有名的"足迹神探",祖传的步法追踪技术帮警方破过不少案子,只是按照老规矩,这门手艺传男不传女。 董艳珍从小就不服这个规矩,放毛驴的时候,她会蹲在后面仔细看驴蹄印,负重和空载时深度不一样,走快走慢步距也有区别。 她把这些观察讲给爷爷听,老人惊讶于孙女的天赋,破例开始教她,每次出去办案,董艳珍就跟在爷爷身后,看他怎么从杂乱的现场找到关键线索。 1988年,16岁的董艳珍接到了第一个独立案子,赤峰一个村子发生纵火案,2500多斤新收的谷子被烧毁,爷爷因为生病动了小手术下不了床,村民们看着这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眼神里全是怀疑。 董艳珍在现场转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指着一处脚印说,这人身高1米82左右,45岁上下,走路时背有点驼,左脚还微微外撇,警方按她说的特征去查,很快抓到了人,所有细节全都对得上。 这次露脸让她在当地小有名气,她本想趁热打铁考公安大学,1990年高考却落了榜,没有复读,她嫁了人,跟着丈夫在矿上生活,开了这家小卖部。 表面上看,她过上了普通农村妇女的日子,带孩子、看店、操持家务,但只要有空,她就会观察各种脚印,琢磨不同人走路的特点。 小卖部失窃案打开了新的可能,矿区的人开始找她帮忙,丢牛羊的、失窃的,甚至一些刑事案件。 有一次,她从模糊的脚印里判断出作案人右腿曾经受过伤,走路时会下意识调整重心,警方顺着这个线索缩小范围,最后真的抓到了那个腿上有旧伤的嫌疑人。 1998年,梧桐花镇铅锌矿公安处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破格聘请董艳珍担任技术员,没有学历,没有证书,全凭实战能力说话。 这个身份让她既兴奋又尴尬,能参与办案了,可始终是编外人员,她心里清楚,光有实践经验还不够,必须补上理论这一课。 2000年,中国刑警学院的足迹专家吴旭芒听说了她的事,特意赶来见她,建议她去学院进修。 这是她梦寐以求的机会,可经济压力、年龄差距、家庭负担,每一样都是难关,她还是咬牙去了,在学校里把祖传的经验和现代痕迹检验学结合起来,写了好几篇专业论文。 学成回来,董艳珍的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她能从脚印里读出三个层次的信息:基本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习惯性的走路姿势和职业特征,甚至作案时的心理状态。 2006年,山东莱芜一起命案现场,她通过血脚印分析出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为破案提供了关键方向,吉林省长岭县公安局向她抛来橄榄枝,她接受了刑警中队技术员的职位。 截至2015年,她协助破获的案件超过1500起,那年在央视舞台上,她从15位体型相似的女性脚印中准确找出目标,更绝的是周华健换了鞋、改了步态,她依然能认出来,她的解释很简单,骨骼结构和肌肉分布是改不了的,每个脚印都在讲故事,关键是要会读。 2009年,董艳珍终于穿上了正式的警服,成为松原市公安局的民警,同年还受聘为吉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客座教授。 从16岁初试身手到37岁圆梦,她用了21年,李昌钰邀请她去美国交流,她婉拒了,选择继续留在国内办案。 那场1998年的小卖部失窃案,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命运的另一扇门,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董艳珍这样的传统技艺专家依然不可替代。 机器能处理海量数据,可那些细微的步态调整、压力点的变化、足迹背后隐藏的心理状态,需要的是几十年磨练出来的直觉和经验,一双眼睛,一生专注,这就是真正的专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百度百科——董艳珍
1998年,内蒙一女子自家商店被盗,女子通过足迹跟踪到盗贼,该女子被破格聘请到一
如梦菲记
2025-10-05 16:45: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