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频繁更换首相和内阁,但国家却从来不乱?因为说白了,日本背后有真正的世家大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05 11:31:08

日本为何频繁更换首相和内阁,但国家却从来不乱?因为说白了,日本背后有真正的世家大族掌控全国,首相也只是摆设居多。 日本频繁换首相却能保持稳定,核心就在于那些藏在幕后的世家大族和政党机器早已搭好了权力框架,首相不过是轮流登场的前台代言人。 二战后日本已经换了 36 位首相,近五年更是平均每位任期只有 1.67 年,2006 年小泉纯一郎下台后还曾出现过 “6 年 6 相” 的闹剧,但这丝毫不影响国家运转,根源就在于权力从来不在首相手里攥着。 真正的权力核心是那些盘根错节的政治世家,他们就像老树盘根一样扎在日本政坛深处。鸠山家族从明治维新起就开始从政,曾祖父鸠山和夫处理过北洋水师访日冲突,祖父鸠山一郎创立了自民党并出任首相,父亲鸠山威一郎当过外相,到鸠山由纪夫这里直接坐上首相宝座,四代人垄断政治资源的时间比许多人的寿命都长。 福田家族更有意思,福田赳夫和福田康夫父子都在 71 岁高龄当选首相,成为日本战后首个父子首相组合,母亲还早早培养孙子达夫接班,简直把政治当成了家族产业。 安倍晋三的家族同样厉害,外祖父岸信介是前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差点登顶,这种世家背景可不是普通政客能比的,他们背后牵扯的人脉、资金和利益网络,才是真正稳住政局的压舱石。 这些世家大族又通过自民党的派阀制度把权力拆分成小块,首相不过是各派协商出来的 “平衡器”。自民党从 1955 年成立至今,除了 1993-1994 年和 2009-2012 年短暂在野,几乎全程掌权,堪称日本政坛的 “常青树”。 党内分成多个派阀,每个派阀都有世家大佬坐镇,首相人选必须经过这些大佬私下协商,根本不是选民能决定的。比如石破茂 2025 年下台,表面是内阁支持率跌到 24% 的 “危险水域”,实则是他所属派阀在 “黑金” 丑闻后失去了其他派系的支持。 而安倍晋三第一次下台后,自民党很快推出福田康夫,就是因为福田家族的派阀势力能平衡各方利益,这种内部操盘比选举结果靠谱多了。 首相和内阁更像是执行命令的 “工具人”,重要政策早在党内大佬的酒局上定好了。2009 年鸠山由纪夫带领民主党上台,想搞 “远离美国” 的外交,结果得罪了自民党背后的财界和世家势力,不到一年就被迫辞职,民主党执政三年承诺兑现率只有 30%,最终被赶下台,这就是动了核心利益的下场。 反观自民党执政时,不管首相怎么换,政策总能保持连贯,小泉纯一郎时期中日政治关系波动,但贸易额照样突破 2000 亿美元,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轮番上台,却能接连搞出 “破冰之旅”“迎春之旅”,本质就是这些政策早经党内敲定,首相只需要照着念稿子。 就连内阁成员也不是首相能随便换的,麻生太郎这样的派阀核心,能在不同首相任期里反复担任财务相,真正的权力根本不受内阁更迭影响。 这种模式下,首相更像是个 “背锅侠”,政绩好是世家和派阀的功劳,出问题就卷铺盖走人。鸠山邦夫当了 13 届众议员,4 次入阁,却从没想过争首相,因为他清楚这个位置看着风光,实则处处受牵制,还得承担所有骂名。 石破茂因为物价问题和关税谈判受挫,支持率暴跌就得辞职,而背后决定经济政策的财界大佬和党内派系却能全身而退。 说白了,日本的政治游戏早就定好了规矩,世家大族是裁判,自民党是主办方,首相只是按剧本表演的演员,就算演员换得勤,只要主办方和裁判不变,这场戏就乱不了,国家自然也就稳得住。

0 阅读:1001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