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新疆男子退伍后被分到供销社工作,当地百姓频繁在他这里赊账,他从不拒

大提莫聊热点 2025-10-04 22:37:13

1992年,一新疆男子退伍后被分到供销社工作,当地百姓频繁在他这里赊账,他从不拒绝。谁料主任查账竟赊了20000多元,转过头对他说:“你走吧。”他叹气:做人不能太心软!可哪想因为别人的1个帮助,又让他做起了“好人”。 阿里木江·哈力克1971年4月出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乃门莫敦村,那是个维吾尔族家庭。村子靠近天山,土地贫瘠,日子过得紧巴巴。父亲当过兵,退伍后在村供销社干活,靠那点工资养家。他从小就懂事,帮家里挑水劈柴,这些活儿让他早早知道生活的不易。家里条件差,饭食简单,他跟着父亲学着干些零活,日子虽苦但一步步熬过来。 1989年,18岁的他报名参军,想像父亲一样闯出一条路。部队训练严酷,他咬牙坚持几年,拿了立功证书,带着荣誉回家。退伍后,1992年安排到乡镇供销社当营业员,那时供销社就是个小卖部,卖米面油盐,乡亲们常来买东西。他人老实,站柜台时总招呼客人。村里穷人多,很多人买东西没钱,他就记账,从不拒绝。谁家缺粮少油,他就先给货,账本上记一笔。起初只是小额,几块钱几块钱地记,慢慢积累起来。他觉得大家都不容易,能帮就帮,谁知这成了隐患。 供销社工作没多久,赊账的事儿就出问题了。1992年底,主任查账,发现总额超两万多块。那时候两万块不是小数,够买好几头牛。主任翻账本,看见密密麻麻的名字,脸拉长了,直接说钱得收回来,不然就走人。阿里木江拿着账本去村里催债,转了几家,看到乡亲们穷苦样,张不了嘴。农家日子难,孩子没鞋穿,大人没活干,他几次开口又咽回去。几天下来,一分钱没收上,账本还是老样子。 主任见他空手回来,二话不说让他收拾东西走人。铁饭碗没了,他只能另找出路。离开那天,他觉得心软害了自己,以后做事得硬气点。可生活就是这样,转折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丢了工作后,他在村里摆摊卖羊肉串,靠手艺勉强过日子。炭火烤串,烟熏火燎,收入不多,但总算有口饭吃。几年后,他带上炉子去了贵州毕节,想换地方闯荡。那里人生地不熟,刚开始生意冷清,每天赚不了几个钱,晚上睡在小屋里。 到了贵州毕节,阿里木江继续卖羊肉串,渐渐适应下来。2001年,他在那儿站稳脚跟,手艺吸引了熟客,日子好过些。没啥大追求,就踏实干活。2002年,当地山火,他跟着村民上山救火,出力出力。火灭了,政府给了300块奖励,他没全留着用,拿出200块加上自己钱,凑500块捐给毕节学院一个穷学生。这事儿让他想起过去在供销社的经历,那时帮人把自己搭进去,这次却觉得值。从那以后,他每天收摊,从收入里抠点钱,存进罐子,想帮更多孩子。几年攒下20多万,资助了几百个学生上学。他联系学校,弄了个“阿里木助学金”,把捐款管得正规。谁想得到,当年因为心软丢饭碗的人,现在靠烤串又帮了这么多人。这背后有个小事儿,2002年捐款就是因为一个熟客随口说他人不错,帮帮学生,他才开始干。家乡和静县也跟着建基金,他提供支持。善心这东西,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传出去还能带动别人。 阿里木江的事儿慢慢传开,大家都说这人靠谱。2011年9月20日,他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拿了“助人为乐模范”称号。2012年2月3日,感动中国颁奖礼上,他的故事上了屏幕。主持人讲他推炉子走街串巷的经历,他站台上低头搓手。卖羊肉串的普通人,用实际行动证明,善良不分场合。生活里,总有心软的时候,但关键看怎么转化成力量。他从新疆到贵州,没啥大本事,就凭这股劲儿,走出一条路。帮人不是空谈,得一步步来,攒钱捐款,联系学校,这才是实打实的。村里人穷,社会上也多的是需要帮助的,他用自己的方式填补了点空白。道德模范不是天生的,是干出来的。想想当年供销社那笔赊账,要是硬追债,说不定就没后来的故事。可生活没如果,他选择了帮人,结局也证明这选择对头。

0 阅读:0
大提莫聊热点

大提莫聊热点

大提莫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