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台的“耐心”,已经正式宣告用尽!岛内作家雁默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陆的统一路线图,已经画好,不再需要看台湾任何政党的脸色。从现在起,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唯一的选择,就是决定自己被统一时的“姿-势”,是舒坦一点,还是痛苦一点。 话说回来,这话听起来直白,但搁在当下两岸的局面里,确实戳中了要害。雁默这人,台湾本地评论员,专写两岸那些弯弯绕绕的事儿。他不是啥大牌政客,就靠笔杆子吃饭,在观察者网之类的平台上发了不少系列文章,比如那套“破解统一难题”,从头到尾聊怎么让统一这事儿少点阻力。拿2025年来说,他7月份就发文说,安抚台湾老百姓的心思、拉拢大陆民众的支持,才是正道,可有些人偏偏反着来。8月他又挖抗日那段旧账,点出日本在台湾的统治套路,政治上高压、经济上榨干、教育上洗脑,到现在还有残留影响。9月他接着写“第二次光复台湾”,琢磨光复后该怎么管台湾,是严着来还是宽松点,得看实际情况,大陆现在有底气当专业经理人,把台湾盘活。 雁默的这些观点,不是空穴来风。他早几年就盯着统一的三步走,第一步是打破岛内对大陆的误解,第二步是经济文化拉近距离,第三步才是大动作收尾。他觉得最难的就是中间那步,得靠交流冲破“台独”宣传的围墙,就算一时没到心服口服的地步,至少下回投票时老百姓不会再上当。2025年上半年,他还聊“抗中保台”这口号怎么崩盘,蓝营罢免席次为零,白营新竹市长也稳住,但这不等于台湾就乱套了,大陆别指望内斗就能解决问题。总的看,雁默的调调是务实的,他不吹不黑,就事论事,提醒大家统一不是光靠硬的,还得软着来。 大陆这边,2025年的对台工作会议开了,信号明摆着:耐心这东西,用光了。3月份的会议上,强调要遏制“台独”,通过一堆政策慢慢改两岸格局,为统一铺路。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的专家解读,这不光是防着分裂,还得主动出招,让关系往前推。政府工作报告里,涉台内容加到130字,新加了“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这句,看似温和,其实是把交流合作抓牢,深化融合发展。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直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最佳路子,对两岸老百姓最有利。报告还说,要增进同胞福祉,坚定推进统一大业。 你细想,这转变挺明显的。过去大陆对台策略,多少还顾及国际舆论和岛内政党态度,给点空间拖延谈判。可现在,直接点,不再等表态。2025年两会前后,涉台论述突出交流,但把锅甩给台湾当局,说障碍是他们设的。国务院台办6月份发布会,重申一个中国原则下,愿意跟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聊两岸关系和统一,但得深入协商,推动和平发展。5月份又说,只要民进党撤掉人员往来和交流的拦路虎,两岸旅游就能重启。9月份外交部例行会上,林剑重申开罗宣言等文件确认台湾主权归属,维护青年权益的决心不改。整个调子,是从政党渠道转向直面民众。福建示范区两周年,225项同等待遇落地,台湾企业能参与大陆高质量发展,税收优惠啥的都摆那儿。 这政策重心挪到老百姓身上,有道理。过去几年,大陆措施多通过政党影响舆论,现在更看台湾民众的认知和生活感受。像卡式台胞证、福建向台湾常态化供水,这些小事儿堆起来,让普通人感受到变化的必然。2025年上半年,海峡论坛开了,台湾当局从“不乐见”改成“不建议”管参会者,监管收紧,但大陆这边还是推交流。台媒民调显示,近六成岛内民众盼赖清德跟大陆对话,避免擦枪走火。只有四成多信美军会出兵,超五成不信。这数据扎心,说明老百姓现实得很,不想卷进大国博弈。 国民党这边,情况尴尬。过去总被当成大陆的“软通道”,能缓冲统一议题。可事实呢?他们的态度从来改不了大局。2023年柯文哲还想催生“好的国民党”,蓝白合作勉强凑合,但2024选举后,百年政党垂死挣扎,内斗不断。雁默早说过,国民党在反对统一上,跟民进党没啥区别。赖清德上台后关了“和统”大门,国民党也没露真章,大陆已备两手:一边深化融合,一边防分裂。蓝营想缓和,可大陆逻辑简单,你配合过程顺点,不配合后果自负。2025年,他们在党部议对策,文件显示大陆计划定了,他们的表态就剩边角料。 民进党想抬“台独热情”,可大陆不等了,策略清晰,统一是方向,时间和方式是变量。雁默点出,民进党把民众意愿绑成筹码,以为拖就能赢,可现实是,大陆面向民众的政策已启动,政党操作变数小了。
中国对台的“耐心”,已经正式宣告用尽!岛内作家雁默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陆的统一路线
烟雨朦胧夜微凉
2025-10-04 00:44:52
0
阅读:0